食品接触用塑料薄膜与薄片检测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食品接触用塑料薄膜与薄片检测,食品接触用塑料薄膜与薄片检测是指对用于包装、盛装或接触食品的塑料薄膜和薄片材料进行的一系列安全性、卫生性和符合性的测试,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食品接触用塑料薄膜与薄片检测是指对用于包装、盛装或接触食品的塑料薄膜和薄片材料进行的一系列安全性、卫生性和符合性的测试。这类检测旨在确保在食品加工、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塑料薄膜及薄片不会向食品中迁移有害物质,从而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具体检测内容可能包括:
1. 原材料鉴定:确认使用的树脂、添加剂等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2. 物理性能检测: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透明度、厚度等。
3. 化学成分分析:检测产品中的各类化学物质残留量,如塑化剂、重金属、溶剂残留等。
4. 食品模拟物迁移试验:模拟实际使用条件,检测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迁移到食品中的物质种类及含量。
5. 微生物指标检测:检查薄膜与薄片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6. 相容性、稳定性测试:评估材料在不同温度、湿度、酸碱度等条件下与食品接触的安全性。
只有通过上述严格检测并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塑料薄膜与薄片,才能被允许用于食品接触用途。
食品接触用塑料薄膜与薄片检测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薄膜与薄片的检测标准在中国主要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塑料中限制物质迁移测试方法》(GB 31604.1-2015)以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塑料树脂》(GB 4806.6-2016)等相关系列标准。
其中,具体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材料卫生要求:检查塑料薄膜和薄片的原材料是否符合食品接触材料的卫生要求,如重金属含量、特定迁移量(如酚类、甲醛、塑化剂等)、微生物指标等。
2. 物理性能检测:包括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透明度、厚度、溶剂残留等。
3. 化学性能检测:主要针对可能从塑料薄膜或薄片迁移到食品中的化学物质进行检测。
4. 急性毒性试验:对于某些新型高分子材料或者添加剂,还需要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在实际操作中,具体检测项目需根据产品用途、预期接触食品类型等因素综合确定。同时,出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食品接触用塑料薄膜与薄片还需满足相应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要求。
食品接触用塑料薄膜与薄片检测流程
对食品接触用塑料薄膜与薄片的检测流程通常会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进行,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以下是一个大致的检测流程:
1. 样品接收与登记:检测机构首先接收并记录样品的基本信息,包括样品名称、规格、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
2. 预处理与制样:根据检测标准的要求,对样品进行清洗、干燥等预处理,并按照规定方法切割成合适的尺寸和数量作为检测样本。
3. 物理性能检测:包括厚度测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透明度、光泽度、热收缩率等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4. 化学成分分析:通过红外光谱(FTIR)、气质联用(GC-MS)等方式测定塑料薄膜与薄片的主要化学成分,确认是否含有禁止使用的物质。
5. 迁移试验:模拟实际使用条件,评估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迁移到食品中的物质,如塑化剂、重金属、残留单体等。
6. 卫生指标检测:检查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如甲醛、芳香烃类、双酚A(BPA)等有害化学物质。
7. 微生物检测:检查产品表面或内部是否存在致病菌或其他微生物污染。
8. 出具检测报告:依据各项检测结果,检测机构将出具公正客观的检测报告,明确指出样品是否符合国家或国际的相关食品安全法规要求。
以上流程并非所有项目都需要做,具体检测内容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客户需求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