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喃西林代谢物检测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呋喃西林代谢物检测,呋喃西林及其代谢物检测主要指的是对食品、动物源性产品等样品中残留的呋喃西林及其在生物体内转化形成的代谢物进行的定量或定性分析,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呋喃西林及其代谢物检测主要指的是对食品、动物源性产品等样品中残留的呋喃西林及其在生物体内转化形成的代谢物进行的定量或定性分析。呋喃西林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常用于水产养殖业中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疾病,但由于其在动物体内的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其列入禁用兽药清单。
呋喃西林在动物体内会迅速代谢为多种代谢物,其中最常见的有氨基脲和1-氨基-2-硝基咪唑等。这些代谢物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且在食品中的残留时间可能比呋喃西林本身更长。所以,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不仅要检测呋喃西林本身,还要对其主要代谢物进行检测。
检测标准
呋喃西林及其代谢物在食品、水产品等检测中的标准,主要依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和《水产品中呋喃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C/T 3023-2006)等相关标准。
其中,呋喃西林及其代谢物氨基脲(SEM)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限量为不得检出。在水产品中,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时,需要严格遵循样品制备、提取净化、仪器测定以及结果计算等一系列步骤,并确保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标准要求。
请注意,以上信息可能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更新而有所变动,进行具体检测时,请参照最新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执行。
检测流程
呋喃西林及其代谢物在食品、水产品等中的检测流程一般包括样品预处理、提取、净化和仪器检测等步骤,具体检测机构的呋喃西林代谢物检测流程可能会稍有差异,但大体如下:
1. 样品采集与接收:由客户提供或按照采样标准进行现场采样,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然后将样品送到实验室,并记录样品的基本信息。
2. 样品预处理:对样品进行研磨、均质化处理,以保证呋喃西林及其代谢物能均匀分布在样品中。然后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适当溶剂(如乙腈、甲醇等)进行充分浸泡和提取,以溶解出呋喃西林代谢物。
3. 提取与浓缩:通过振荡、超声等方式增强提取效率,然后离心分离固液相,吸取上清液,采用氮吹仪或其他浓缩设备将提取液浓缩至适宜体积。
4. 净化:为了去除可能干扰检测结果的杂质,通常会采用固相萃取(SPE)、免疫亲和柱(IAC)等方法对浓缩液进行净化。
5. 衍生化处理(视检测方法而定):部分检测方法需要对呋喃西林代谢物进行衍生化,使其转化为荧光、紫外或电化学活性更强的形式以便于检测。
6. 仪器检测:将净化后的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等仪器进行定量分析。
7. 数据分析与报告出具: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呋喃西林代谢物的含量,对比相关限量标准判断是否超标,并撰写检测报告。
以上是一般通用流程,具体操作需遵循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以及实验室内部的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