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全水分测定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煤中全水分测定,煤中全水分测定是指对煤样中所含全部水分的测定,包括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煤中全水分测定是指对煤样中所含全部水分的测定,包括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内在水分是指煤颗粒内部毛细孔隙中的水分,以及与煤的有机物质相结合的水分;外在水分是指煤颗粒表面吸附的水分和煤层或煤堆中的间隙水。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对于煤炭的开采、运输、储存、利用等环节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水分含量直接影响到煤炭的发热值,水分越多,单位质量的煤炭燃烧时释放的热量就越少。其次,煤炭交易中,水分含量是计算煤炭干基发热量和结算的重要依据。此外,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水分过高还会增加矿井的涌水量,影响安全生产。
我国通常采用国标GB/T 211-2007《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进行煤中全水分的测定。
检测标准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标准主要依据《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2-2008)进行。该标准中规定了两种测定煤中全水分的方法:
1. 通氮干燥法:适用于所有煤种,但不适用于褐煤和无烟煤。将一定量的煤样在氮气流保护下,在规定的温度(105±2℃或130±2℃)下干燥至恒重,通过计算煤样干燥前后的质量差来确定其全水分含量。
2. 微波干燥法: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利用微波能对煤样进行加热干燥,然后根据煤样干燥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全水分含量。
以上两种方法均要求严格控制试验条件,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与重现性。
检测流程
煤中全水分测定的流程通常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以下是一个大致的流程描述:
1. 样品采集与处理:
在煤炭运输、储存等环节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使用专用取样工具按照规定方法进行采集。
样品采集后应立即封装,并做好标识,防止水分损失或增加。
送至实验室后,将样品粉碎并混合均匀,以满足试验对粒度的要求。
2. 试样制备:
按照GB/T 476-2008《煤的全水分测定方法》或其他适用标准的规定,称取一定量(一般为约100g)的空气干燥煤样。
3. 水分测定:
将试样放入预先烘干并冷却至室温的称量瓶中,准确称重(m1)。
然后将装有试样的称量瓶放入预先升温到105℃~110℃的烘箱中,连续干燥约1.5小时至3小时以上(具体时间根据煤样的性质和颗粒大小确定)。
干燥结束后,将称量瓶从烘箱中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再次精确称重(m2)。
4. 数据计算:
全水分(Mad)按下列公式计算:Mad = (m1
m2) / m1 × 100%
5. 结果判定与报告:
计算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若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则需重新测试。
测试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样品信息、测试条件、测试结果以及可能的不确定度分析等内容。
请注意,实际操作过程中务必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实验室内部质控程序执行,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