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物类消毒液备案检测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过氧化物类消毒液备案检测,过氧化物类消毒液备案检测,主要是指按照我国卫生健康部门或相关行业标准要求,对生产、销售的过氧化物类消毒液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等各项指标的检测,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过氧化物类消毒液备案检测,主要是指按照我国卫生健康部门或相关行业标准要求,对生产、销售的过氧化物类消毒液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等各项指标的检测,并将检测合格的相关资料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备案的过程。
这类检测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杀菌效果检测:如杀菌率、杀灭微生物种类及浓度等;
2. 理化性质检测:如有效成分含量、pH值、稳定性、腐蚀性等;
3. 安全性评估:如皮肤刺激性、眼刺激性、急性毒性等;
4. 包装与标签审核:产品名称、生产企业信息、主要成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通过以上各项检测并获得备案批准后,该过氧化物类消毒液方可上市销售和使用。
检测标准
过氧化物类消毒液的备案检测标准主要依据我国卫生健康部门和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例如:
1. GB 26366-2010《过氧化氢气体消毒剂卫生标准》:适用于以过氧化氢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气体消毒剂的生产和使用。
2. GB 28234-2011《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虽然二氧化氯不属于过氧化物,但在某些情况下也被用作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本标准适用于以稳定性二氧化氯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
3. WS 628-2019《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技术要求》:对各类消毒产品(包括过氧化物类消毒液)进行卫生安全评价时应遵循的技术要求。
在备案过程中,除了以上标准外,还需要参考卫健委发布的《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等相关法规,并由具备CMA或CNAS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后,方可向相关部门提交备案申请。具体检测项目通常包括有效成分含量测定、pH值测定、稳定性试验、微生物杀灭效果试验、毒理学安全性试验等。
检测流程
在中国,过氧化物类消毒液作为消毒产品,其上市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备案和检测流程。以下是一般性的备案及检测流程:
1. **产品研发与自检**:企业首先研发过氧化物类消毒液产品,并在内部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有效性测试。
2. **送检检测机构**:将样品送往具有CMA(中国计量认证)或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测项目通常包括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稳定性试验、pH值测定、微生物杀灭效果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等,具体检测项目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3. **取得检验报告**:检测机构出具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检验报告。
4. **产品备案申请**:根据《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在取得检验报告后,向所在地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交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及相关资料进行备案,包括但不限于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标签说明书、检验报告等。
5. **审核通过**: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查,审核通过后予以备案,并发放相应的备案凭证。
6. **生产销售**:获得备案凭证后,方可进行产品的生产和市场销售。
以上流程仅供参考,具体要求可能因地区政策、法规更新等因素有所变化,建议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详细咨询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查阅最新版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