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化学品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化学品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Tes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检测化学品、药物、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物等物质遗传毒性的生物测试方法,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化学品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Tes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检测化学品、药物、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物等物质遗传毒性的生物测试方法。该试验由美国科学家Bruce N. Ames在1973年创立,主要通过观察待测物质是否能够引起特定菌株(如鼠伤寒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的基因突变率增加,从而评估其潜在的致癌风险。
具体操作上,将待测物质与已发生基因突变不能利用组氨酸或色氨酸生长的菌株共同培养,如果待测物质具有致突变性,则会导致部分菌株回复到能利用这些氨基酸生长的状态。通过比较加入待测物质前后菌落的数量变化,可以判断该物质是否存在遗传毒性。
这项试验具有快速、经济和敏感度高的特点,是早期筛查化学物质遗传毒性的常用手段之一。但它并不能完全预测所有类型的遗传毒性,也不能直接证明某种物质在体内环境下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
检测标准
化学品细菌回复突变试验,也称为Ames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化学品是否具有遗传毒性(特别是致突变性)的生物测试方法。该试验的标准主要参照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法规与标准执行,例如:
1. 国际上, 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471号指导文件《Bacterial Reverse Mutation Test》为Ames试验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
2. 在中国,GB/T 15103-2003《化学品 遗传毒性鉴定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是现行的国家标准,规定了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化学品遗传毒性鉴定的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方法。
试验通常采用几种不同的菌株,并在有无代谢活化系统(如S9混合物)的情况下进行,以全面评估受试样品对微生物DNA的潜在损伤效应。
检测流程
化学品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test)主要用于检测化学品的基因毒性,特别是其是否具有致突变性。以下是一个大致的流程:
1. **试验准备阶段**:
- 选择合适的菌株:通常选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TA100等具有特定遗传标记的菌株,这些菌株在接触致突变物后,有可能恢复其因突变而丧失的某种特性。
- 化学品处理:将待测化学品进行适当稀释,制备出一系列浓度梯度。
2. **试验操作阶段**:
- 接种培养:在不含组氨酸或色氨酸的培养基平板上,先接种突变型菌株,然后点加不同浓度的待测化学品。
- 培养孵育:在适宜温度下(一般为37℃)孵育16-24小时。
3. **结果观察与分析阶段**:
- 菌落计数:经过孵育后,若化学品具有致突变性,则会在培养基上产生大量能生长的新菌落(即回复突变菌落)。
- 结果判断:统计各浓度下回复突变菌落数,并与对照组(未加入化学品的菌株)比较,通过剂量-效应关系分析,判断化学品是否存在致突变性。
4. **报告编写**:
- 根据实验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撰写详细的试验报告,包括试验方法、结果分析、结论等内容。
请注意,以上流程概述了基本步骤,实际操作中还需严格遵守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如OECD准则),并由具备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操作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