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用光电子器件抗潮湿循环试验

忠科集团提供的通信用光电子器件抗潮湿循环试验,通信用光电子器件抗潮湿循环试验是指对通信设备中的光电子器件进行的一种测试,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通信用光电子器件抗潮湿循环试验
通信用光电子器件抗潮湿循环试验是指对通信设备中的光电子器件进行的一种测试,主要目的是评估这些器件在经历湿度变化环境(如湿气吸收和释放)的反复循环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性和耐受能力。
在试验中,光电子器件会经过一系列的湿度变化,例如从高湿度环境突然切换到低湿度环境,或者反之。这样的循环过程模拟了器件在实际使用环境中可能遇到的湿度变化情况,如季节变化、地理位置变化等。
通过抗潮湿循环试验,可以检测光电子器件是否会出现以下问题:性能下降、参数漂移、物理损伤(如锈蚀、霉变)、电气绝缘性能降低等。这对于保证通信设备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稳定、可靠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标准
通信用光电子器件的抗潮湿循环试验标准通常参照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标准进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
1. IEC 60068-2-78:2012 - 环境试验 - 第2-78部分:试验方法:恒定湿热(steady state)试验。
2. GR-468-CORE - 这是电信行业联盟(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TIA)制定的标准,专门针对光通信设备的湿度敏感性测试。
3. GB/T 4797.6-1995 -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6部分:湿热试验方法。
在这些标准中,通常会规定以下主要参数:
- 湿度范围:通常为90%~95%相对湿度。 - 温度范围:通常为40℃~60℃。 - 循环时间:在高湿环境和正常环境之间切换的时间,例如24小时或48小时为一个循环。 - 循环次数:根据产品规格和预期使用环境确定,可能为几十次到几百次不等。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光电子器件的功能和性能变化,以评估其抗潮湿能力。具体的试验条件和评价标准应根据产品特性和使用环境来确定。
检测流程
通信用光电子器件抗潮湿循环试验的主要流程通常如下:
1. 准备阶段: - 选择合适的光电子器件样本,确保其在试验前处于良好状态。 - 确定试验条件,包括湿度范围、温度、循环次数等,这些参数通常根据相关标准或设备制造商的建议进行设定。
2. 预处理阶段: - 将样本放置在正常环境条件下(例如,室温、相对湿度约50%)进行稳定化,时间一般为24小时至48小时。
3. 湿度循环试验阶段: - 将样本放入湿度试验箱中,设置所需的湿度(例如,85%RH或更高)和温度(例如,40℃或60℃)。 - 进行湿度循环,每个循环包括在高湿环境中暴露一段时间(例如,96小时),然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恢复一段时间(例如,24小时)。 - 根据设定的循环次数重复上述步骤。
4. 中间检查: - 在一定的循环次数后(例如,每10次循环),取出样本进行性能测试,检查其光学、电学和机械性能是否发生变化。
5. 后处理阶段: - 完成所有预定的湿度循环后,将样本从试验箱中取出,立即进行最终的性能测试。 - 测试内容可能包括插入损耗、回波损耗、偏振相关损耗、光功率稳定性、电气特性等。
6. 结果分析: - 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光电子器件在湿度循环试验后的性能变化。 - 如果性能变化在可接受范围内,则认为该器件具有良好的抗潮湿性能。
请注意,具体的试验流程可能会因不同的标准、设备类型和应用需求而有所差异。在进行试验时,应参照相关的国际、国内或行业标准进行操作。
我们的服务
行业解决方案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为您推荐
纤维光学器件温湿度组合循环试验

纤维光学器件温湿度组合循环试验

乙炔炭黑检测

乙炔炭黑检测

气相二氧化硅检测

气相二氧化硅检测

标准参比乙炔炭黑鉴定

标准参比乙炔炭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