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废监测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三废监测,"三废监测"是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种主要废弃物,即废水、废气和废渣的监测,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三废监测"是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种主要废弃物,即废水、废气和废渣的监测。这包括对这些废弃物的排放量、成分、污染程度等进行定期或连续的检测和分析,以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并确保企业按照相关环保法规进行处理和排放。
具体来说:
1. 废水监测:是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质的检测,包括pH值、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重金属离子等指标。
2. 废气监测:是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成分和浓度的检测,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3. 废渣监测:是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性质和危害性的检测,包括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等指标。
通过三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环境污染问题,保障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检测标准
"三废"指的是工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包括废水、废气和废渣。以下是我国对于三废监测的一些主要标准:
1. 废水监测标准:主要包括《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等。这些标准对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氨氮、总磷、重金属等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进行了规定。
2. 废气监测标准: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等。这些标准对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进行了规定。
3. 废渣监测标准:主要包括《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等。这些标准对废渣的贮存、处置方式以及其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进行了规定。
以上标准由国家环保部门制定并更新,旨在保护环境,防止和控制环境污染,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三废处理和排放。
检测流程
三废监测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合同签订:企业与环境检测机构签订监测服务合同,明确监测内容、频率、标准等。
2. 制定监测方案:机构根据国家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监测方案。
3. 现场采样: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监测方案到企业现场进行采样。采样过程中应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同时记录采样时间、地点、方式、设备等相关信息。
4. 样品分析:将采集的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实验室应使用经过计量认证的仪器和方法进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和计算,编制监测报告。报告中应包括监测目的、依据、方法、结果、结论等内容,并对超标情况提出整改建议。
6. 报告审核和提交:机构对监测报告进行内部审核,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后提交给企业。企业应对报告进行审查,并根据报告结果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7. 监测反馈和改进:企业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生产过程和环保设施,减少三废排放。机构也应定期对监测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估,帮助企业持续改进环保管理水平。
以上就是三废监测的基本流程,具体操作可能会因企业和监测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