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脲霉素诱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

忠科集团提供的链脲霉素诱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是指通过给实验大鼠注射链脲霉素以模拟人类1型糖尿病状态,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链脲霉素诱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
我们的服务 链脲霉素诱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
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是指通过给实验大鼠注射链脲霉素以模拟人类1型糖尿病状态,进而引发大鼠出现类似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动物模型。
链脲霉素是一种能够特异性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最终引发高血糖症的化学物质。在科研领域中,研究人员利用这一特性构建糖尿病模型,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大鼠周围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表现为感觉异常、运动功能障碍等,与人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相似,为研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机制、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平台。

检测标准


链脲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是研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包括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工具。该模型的标准步骤一般如下:
1. 动物选择:通常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或Wistar大鼠。
2. STZ溶液制备:通常将STZ用冷的0.1 mol/L柠檬酸缓冲液(pH 4.5)溶解,现配现用。
3. STZ注射: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给予大鼠60-80 mg/kg的STZ剂量。
4. 血糖监测:注射STZ后72小时开始,通过尾静脉采血测定血糖水平。如果空腹血糖≥16.7 mmol/L(300 mg/dL),则认为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
5. 周围神经病变评估:在模型建立一段时间(如4-8周)后,可以通过行为学测试(如热痛阈、机械痛阈)、电生理检测(如神经传导速度)、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式评价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请注意,以上步骤可能根据具体实验需求和实验室条件稍作调整,且所有动物实验应遵循“3R”原则(Reduction, Replacement, Refinement),并在符合伦理审查标准的前提下进行。

检测流程


创建链脲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的一般流程如下:
1. 实验动物选择与适应性喂养: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雄性SD大鼠,进行一周左右的适应性饲养,确保其正常饮食和活动。
2. 糖尿病模型建立:
首先,根据大鼠体重计算STZ剂量,通常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的方式给药,剂量约为60-80mg/kg。
注射前,STZ需用冷无菌生理盐水溶解,并在短时间内使用,避免光照。
注射后,连续观察大鼠的血糖变化,一般在注射STZ后72小时开始检测空腹血糖,当血糖水平稳定在16.7mmol/L以上时,可认为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
3. 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建立与验证:
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后,通过连续几周或几个月的高血糖状态维持,让大鼠自然发展出周围神经病变症状。
定期通过行为学测试(如热痛阈值测定、机械痛阈值测定等)、电生理检查(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如腓肠神经活检、轴突直径测量等),来评估并验证大鼠是否出现周围神经病变。
4. 数据收集与分析:记录各时间点的相关指标,对比分析模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证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的成功构建。
请注意,整个实验过程需要遵循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并确保实验操作符合实验动物福利原则。
我们的服务
行业解决方案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为您推荐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主动脉弓缩窄术诱导小鼠肥厚型心肌病模型

主动脉弓缩窄术诱导小鼠肥厚型心肌病模型

HCL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

HCL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

炎症诱导小鼠肠癌模型

炎症诱导小鼠肠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