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率比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收缩率比,收缩率比,通常是指材料在成型加工(如注塑、铸造、烧结等)后冷却固化时,其尺寸变化的相对值与原始尺寸的比值,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收缩率比,通常是指材料在成型加工(如注塑、铸造、烧结等)后冷却固化时,其尺寸变化的相对值与原始尺寸的比值。具体来说,它是最终固态尺寸与原始模具尺寸之间的差值相对于原始模具尺寸的百分比。这个参数对于材料科学、模具设计、精密制造等领域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例如,某种塑料在注塑成型后的长度从100mm缩小到了98mm,那么其收缩率比就是(100mm-98mm)/100mm * 100% = 2%。
收缩率比标准
您提到的“收缩率比标准”可能涉及多个领域,例如材料科学、纺织工业、注塑工艺等。在这些领域中,收缩率是指材料在加工(如冷却固化、干燥、烧结等)后尺寸与原始尺寸相比的相对变化率。
例如,在塑料注塑行业中,塑料在模具中冷却固化后其尺寸会有所收缩,这个收缩的程度(即收缩率)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超过标准的收缩率,可能会导致产品尺寸不准确,影响性能和装配。
在纺织行业,织物在染整过程中由于热处理、水分挥发等原因也会有收缩现象,收缩率过大会影响布料的幅宽、长度以及后续的裁剪缝制等工序。
所以,当说“收缩率比标准”时,通常是指当前的收缩率超过了该材料或制品在相应工艺下应有的正常收缩范围。具体数值需要参照相关行业的标准或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
收缩率比流程
在工业生产中,尤其是注塑、铸造、3D打印等工艺中,"收缩率"通常是指材料在冷却固化过程中体积收缩的比率。这个比率并非由产品设计者或制造商直接控制,而是由所使用的特定材料本身的物理属性决定的。
具体流程可以理解为:
1. 初步设计与模拟:首先,根据使用的材料和预期的产品形状与尺寸,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参考该材料的标准收缩率进行初步模拟计算,以预测成型后的实际尺寸。
2. 材料选择与加工: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加工,如注塑时将熔融的塑料注入模具,或者3D打印时逐层堆积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材料会从高温下冷却并开始收缩。
3. 冷却固化与测量:产品在模具内或打印平台上冷却固化后,取出并测量其实际尺寸。
4. 计算收缩率:通过对比设计尺寸与冷却固化后实际尺寸,计算出收缩率(即实际收缩率),以便对后续批次产品进行更精确的尺寸控制和优化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收缩率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材料类型、加工温度、冷却速度、模具温度、填充方式等,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不断试验和调整参数以获得理想的尺寸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