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分析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失效分析,失效分析是指对产品、材料、部件或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失效或故障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以确定其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失效机理,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失效分析是指对产品、材料、部件或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失效或故障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以确定其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失效机理,并据此提出改进措施和预防对策的一种专业技术活动。失效分析涉及到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保证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可靠性、防止类似失效重复发生的重要手段,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半导体芯片、石油化工等诸多行业中广泛应用。
失效分析标准
失效分析标准通常是指在产品或系统发生故障后,为查明其失效模式、原因及机制,并评估预防措施和改进方案所依据的一系列规定或准则。失效分析涵盖多个领域,如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电子元器件、半导体技术等,常见的失效分析标准有:
1. **GB/T 20897-2007 电子产品失效分析通则**:这是我国关于电子产品失效分析的基础性国家标准,规定了电子产品失效分析的基本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
2. **GJB/Z 34-1996 军用设备失效分析程序与方法**:适用于军用设备的失效分析工作,包括失效现象描述、宏观检查、微观分析、环境试验、模拟试验等多个步骤。
3. **ISO 17025 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虽然不是专门针对失效分析的标准,但实验室在进行失效分析时,其测试和校准能力应满足ISO 17025的要求,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ASTM E2121 - 15 标准实践失效分析框架**: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发布的标准,提供了失效分析过程的通用框架。
5. **JEDEC JESD78A 失效分析手册**:主要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失效分析。
以上仅为部分示例,实际失效分析过程中还可能涉及到行业特定的、更为详细的标准和指南。
失效分析流程
失效分析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接收样品与信息收集:首先,实验室接收待分析的失效产品或组件,并从客户处收集详细的相关背景信息,如使用环境、操作条件、失效前的表现、故障现象等。
2. 初步检查:对失效样品进行外观检查,记录并拍照,确认失效模式和位置,初步判断可能的失效原因。
3. 非破坏性分析:通过X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电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观察等非破坏性方法,进一步了解产品的内部结构、材料性质以及潜在缺陷。
4. 破坏性分析:在必要时,采用金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聚焦离子束(FIB)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切片、剖面、元素成分分析等破坏性实验,以深入探究失效机理。
5. 模拟试验与验证:根据已获取的数据,尝试复现失效过程,或者进行相应的加速老化试验、环境应力筛选等验证试验,以证实推测的失效原因。
6.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基于以上所有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确定失效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和预防对策。最后,撰写详细的失效分析报告提交给客户。
7. 反馈与跟进:与客户就分析结果进行沟通交流,解答疑问,并根据需要提供后续的技术支持和建议。
请注意,具体的失效分析流程可能会因失效产品的类型、行业标准以及客户需求等因素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