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忠科集团提供的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是一种评估化学物质通过皮肤接触后,在短时间内(通常为24小时或48小时)对实验动物所产生的局部和全身毒性的安全评价试验,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我们的服务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是一种评估化学物质通过皮肤接触后,在短时间内(通常为24小时或48小时)对实验动物所产生的局部和全身毒性的安全评价试验。这种试验主要用于检测化学品在短时间内经皮肤途径进入生物体后可能产生的急毒性反应,如红肿、刺激、坏死、过敏等,并通过观察动物的死亡率、临床症状以及体重变化等指标来确定该物质的经皮LD50(半数致死剂量),即导致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以此作为衡量其急性经皮毒性的标准。这项试验对于评估化妆品、农药、工业化学品等产品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标准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是评估化学物质通过皮肤一次或在24小时内多次接触后,对实验动物所产生的急性毒性效应的试验方法。这种试验主要依据《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组织如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标准进行。
在中国,GB/T 15670-2008《化学品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方法》是进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的主要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对实验动物(常用大鼠或小鼠)进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的基本要求、试验步骤和结果评价等内容。
在国际上,OECD Test Guideline 402《急性经皮毒性试验》也是广泛采用的标准之一。
这些试验通常包括剂量选择、给药方式、观察指标、死亡率记录、临床症状观察以及病理学检查等多个方面,以确定化合物的LD50(半数致死量)或其他毒性参数,并据此评价其经皮毒性的大小。

检测流程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通常由具备GLP(良好实验室规范)资质的专业实验室进行,主要目的是评估化学品在短时间内通过皮肤接触对实验动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以下是该类试验的基本流程:
1. **试验设计阶段**: - 明确试验目的和测试物质信息,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为大鼠或兔子)。 - 确定剂量组别,包括一个或多个测试剂量以及对照组(溶剂对照或生理盐水对照)。
2. **试验准备阶段**: - 实验动物适应环境,保证健康状态。 - 配制待测物溶液,并确保均匀稳定。
3. **试验实施阶段**: - 将一定量的待测物以规定方式涂抹于实验动物的皮肤上,并维持一定暴露时间(如24小时)。 - 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行为变化、皮肤反应等临床症状。
4. **观测与评价阶段**: - 暴露结束后清洗去除残留试样,随后进行持续一段时间(一般至14天)的观察期,记录动物的存活率、体重变化、体征变化等数据。 - 试验结束时,进行解剖检查,观察内脏器官病理变化。
5.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阶段**: - 根据收集的数据计算LD50(半数致死剂量)或其他相关参数,评估化合物的急性经皮毒性等级。 - 编写详细的试验报告,内容应包括试验方法、结果、结论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等。
整个过程需严格遵守相关的国际或国内法规,如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试准则,同时也需要遵循伦理原则,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
我们的服务
行业解决方案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为您推荐
鱼类延长毒性14天试验

鱼类延长毒性14天试验

小鼠斑点试验

小鼠斑点试验

志贺菌检测

志贺菌检测

钩端螺旋体检测

钩端螺旋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