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是一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环境、生物体(如人体肠道、皮肤等)样本中全部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分析的方法,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是一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环境、生物体(如人体肠道、皮肤等)样本中全部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分析的方法。这项技术可以获取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整体遗传信息,进而研究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功能潜力、群落结构以及微生物与环境及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具体而言,该检测包括对样本中的所有微生物DNA进行提取、测序、组装和注释,从而揭示微生物群体的多样性和功能活性,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微生物在各种生态系统(包括人体健康与疾病状态)中的关键作用,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标准
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样品采集与处理:应根据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样品类型,并采用标准化的采集和保存方法,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
2. DNA提取:需要高效、完整且无偏倚地提取微生物总DNA,保证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准确反映样品中微生物的真实组成。
3. 测序技术与平台:常用的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如Illumina、Pacific Biosciences或Oxford Nanopore等平台进行 shotgun测序或者16S/18S rRNA基因测序。要求测序深度足够,覆盖度广,数据质量高。
4. 数据分析流程:
- 预处理:包括序列质量控制、接头去除、低质量序列过滤等。
- 生物信息学分析: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聚类分析(对于16S/18S rRNA基因测序),或者组装、基因预测、功能注释(对于shotgun测序)。
- 群落结构解析:统计物种丰度、多样性指数计算、差异物种分析等。
- 功能预测:通过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 或者 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 (COG) 等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及代谢通路分析。
5. 结果解读与验证: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生物学意义解读,必要时结合实验验证,确保结论可靠性。
6. 实验报告撰写:详细记录实验过程,提供完整的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遵循相关领域的标准和指南。
以上各个环节均需参照国际公认的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研究规范进行操作,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流程
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根据检测需求,从环境(如土壤、水体、肠道内容物等)、人体体液(如血液、唾液、粪便等)或食品中采集样品。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包括过滤、沉淀、离心等步骤以浓缩微生物DNA。
2. DNA提取:
使用商业化的DNA提取试剂盒或其他方法,对样品中的微生物总DNA进行提取和纯化。
3. PCR扩增/文库构建:
选取特定的通用引物(如16S rRNA基因V3-V4区或ITS区域),通过PCR扩增目标区域。
将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并添加测序接头,构建高通量测序文库。
4. 高通量测序:
利用Illumina MiSeq、NovaSeq等二代测序平台,或PacBio、Oxford Nanopore等三代测序平台进行宏基因组测序。
5. 数据分析:
对测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去除低质量序列和接头污染序列。
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如QIIME、mothur、UPARSE等进行序列聚类、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划分及物种注释。
进行α多样性(样本内多样性)和β多样性(样本间多样性)分析,探究样品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
结合KEGG或其他功能注释数据库,进行功能基因和代谢通路分析。
6. 结果解读与报告撰写: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解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优势菌群以及可能的功能活性,形成详细的检测报告。
7. 客户反馈与服务:
向客户提供检测报告,并针对客户疑问或需求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技术支持。
以上即为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的一般流程,具体步骤可能会因不同的检测机构、实验条件和客户需求而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