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样芽孢杆菌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蜡样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的环境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水以及多种食品中,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的环境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水以及多种食品中。该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芽孢,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抗逆性。
蜡样芽孢杆菌能引起食物中毒,其产生的毒素主要包括呕吐毒素和肠毒素两种,分别导致食源性呕吐型疾病和腹泻型疾病。呕吐型症状通常在食用污染食物后短时间内出现,表现为恶心、呕吐等;而腹泻型症状则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潜伏期较长。
此外,在工业生产上,蜡样芽孢杆菌也有其应用价值,例如在生物肥料、生物防治等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作为食品安全的潜在威胁,对其的检测与防控是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蜡样芽孢杆菌标准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常见的环境菌,同时也可能在某些条件下引起食物中毒。其检测和鉴定的标准主要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蜡样芽孢杆菌检验》(GB 4789.15-2016)以及国际上的相关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该标准中规定了对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方法,包括样品处理、增菌、分离纯化、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必要时)以及芽孢形成等步骤,以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蜡样芽孢杆菌及其数量。同时,对于引起食物中毒的特定类型的蜡样芽孢杆菌,还需要对其产毒特性进行检测。
另外,蜡样芽孢杆菌在食品中的限量标准则需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等相关法规文件执行。
蜡样芽孢杆菌流程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土壤和水环境中的革兰氏阳性菌,它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产生芽孢,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耐干燥性。在检测机构中,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流程一般如下:
1. 样品采集:首先从食品、水源、环境样本等目标样品中采集待测样本。
2. 样品处理:根据不同的样品类型,进行相应的前处理操作,如称量、研磨、均质、过滤等,以提取其中可能存在的蜡样芽孢杆菌。
3. 增菌培养: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到适宜的增菌培养基(如BPW培养基)中,在适宜温度下(一般为30-37℃)进行厌氧或微需氧培养,使蜡样芽孢杆菌得以大量繁殖。
4. 分离纯化:将增菌液划线接种到选择性固体培养基(如孟加拉红培养基)上,然后同样条件培养,挑选出特征性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5. 生化鉴定:通过一系列生化实验(如氧化酶试验、淀粉水解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等)和生物化学鉴定试剂盒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
6. 分子生物学鉴定:若需要进一步精确鉴定,可采用PCR技术扩增并测序蜡样芽孢杆菌特异基因片段,与数据库比对确认其种属。
7. 结果分析与报告出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样品中是否存在蜡样芽孢杆菌,并统计其数量(如果有必要),最后出具检测报告。
以上流程是一个通用的微生物检测流程,具体步骤可能会因实验室条件、设备及客户要求的不同而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