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骨料试验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细骨料试验,细骨料试验是指对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中所使用的细骨料(通常指砂)进行的一系列检测,以评价其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是否满足相关工程技术要求,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细骨料试验是指对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中所使用的细骨料(通常指砂)进行的一系列检测,以评价其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是否满足相关工程技术要求。这类试验包括但不限于:
1. 筛分试验:测定砂的颗粒级配,看其粗细程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 含泥量试验:测定砂中粒径小于0.075mm颗粒(泥粉)的含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
3. 泥块含量试验:测定砂中黏土团粒的含量,过多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
4. 压碎值试验:测定砂在一定压力作用下的压碎程度,以判断其坚固性。
5. 表观密度试验:测定砂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其紧密程度。
6. 吸水率试验:测定砂吸收水分的能力,影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通过这些细骨料试验,可以确保用于建筑工程中的砂质量可靠,进而保证混凝土或砂浆等材料的整体性能。
细骨料试验标准
细骨料试验的标准主要依据《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和《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等相关国家标准进行。具体试验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
1. 颗粒级配:通过筛分析法测定,判断其是否符合规定的级配范围。
2. 含泥量:检测砂中粒径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
3. 砂的含水率:测试砂在自然状态下所含水分的质量占砂总质量的百分比。
4. 泥块含量:检测砂中粒径大于1.18mm并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5. 坚固性:通过硫酸钠溶液浸泡法测定,判断其在一定条件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6. 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反映砂的基本物理性能。
7. 石粉含量:检测砂中粒径小于0.075mm且具有活性的颗粒含量。
以上各项指标对于混凝土和砂浆等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细骨料试验流程
细骨料试验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采集:
试验前,由检测机构或委托方在施工现场、仓库或其他来源地按照相关规范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细骨料样品。样品应具有代表性,通常需要密封并做好标识。
2. 样品预处理:
样品运至实验室后,根据试验要求可能需要进行风干、破碎、筛分等预处理过程,确保其满足试验对粒径的要求。
3. 物理性能测试:
筛分析试验:测定细骨料的颗粒级配,包括累计筛余百分率、通过百分率等。
含泥量试验:测定细骨料中粒径小于0.075mm颗粒(含黏土和粉砂)的质量百分率。
吸水率试验:测定细骨料在饱和面干状态下的吸水能力。
压碎值试验:衡量细骨料抵抗压碎的能力。
松散堆积密度与紧密堆积密度试验:测定细骨料在自然堆积和压实状态下的密度。
4. 化学性能测试:
如有必要,还需进行碱活性、氯离子含量、硫酸盐含量等化学成分检测。
5. 出具报告:
完成所有试验后,依据试验数据,检测机构将编制详细的试验报告,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专业解读和评价,对于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或设计要求给出明确结论。
以上流程需严格按照国家或行业相关的建筑材料试验规程进行,如《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等相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