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量测定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砷量测定,砷量测定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样品中所含砷元素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砷量测定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样品中所含砷元素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砷是一种有毒有害元素,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均有较大影响,因此在食品、水质、土壤、矿物、生物样品等诸多领域都需要进行砷量的测定,以确保其安全性或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常见的砷量测定方法有原子荧光法、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能够实现对痕量砷的精确测定。
砷量测定标准
砷含量测定的标准主要依据各国和国际组织发布的相关标准,比如中国、美国、欧盟等都有各自严格的规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
1. 中国国家标准GB/T 5009.11-2014《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总砷和无机砷含量的测定方法。
2.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方法如 EPA 3000B《饮用水中砷的测定》。
3.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有相应标准,如ISO 11885:2007《水质 - 砷的测定 -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4. 在地质矿产领域,有GB/T 17416-2015《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等相关标准对矿石中的砷含量进行测定。
以上标准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样品处理、测定方法、结果计算、精密度要求等,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如食品、水、土壤、矿石等砷含量的测定。在实际操作时,应根据待测样品类型选择适用的测定标准和方法。
砷量测定流程
砷含量测定的一般流程主要包括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砷含量测定和报告出具四个主要步骤:
1. 样品采集:首先,由需求方提供或由检测机构按照相关标准到现场进行取样。样品类型可能包括水样、土壤、矿物、食品、化妆品等各种材料,采集时需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及完整性,并做好详细的采样记录。
2. 样品预处理:将采集回来的样品进行编号标识后,根据样品类型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前处理工作。如对于固体样品可能需要研磨、过筛、干燥等步骤;液体样品可能需要过滤、稀释、沉淀等步骤,以去除干扰物质,提取出待测的砷元素。
3. 砷含量测定:常见的砷含量测定方法有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在实验室内,按照相应的方法标准对预处理后的样品进行精确测定,得出样品中砷元素的含量。
4. 报告出具:基于测定的数据,检测机构会计算并审核结果的准确性,然后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报告中会详细列出样品信息、检测依据、检测过程、结果数据以及结论等内容。
以上就是大致的砷含量测定流程,具体操作需严格按照国家或国际的相关标准与规范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