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是对不锈钢材料的一种检验方法,主要用来检测不锈钢在特定介质环境下是否存在晶界腐蚀倾向,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是对不锈钢材料的一种检验方法,主要用来检测不锈钢在特定介质环境下是否存在晶界腐蚀倾向。晶间腐蚀是指在不锈钢的晶粒边界发生的局部腐蚀现象,虽然表面可能看不出明显变化,但晶界处的耐蚀性严重下降,会严重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
这种试验通常采用硫酸-铁离子溶液(如ASTM A262标准中的A、B、C法)、硝酸酒精溶液(如GB/T 4334标准)等进行,通过观察样品在试验后的颜色变化、重量变化或断口形貌等来判断不锈钢是否具有抵抗晶间腐蚀的能力。对于某些特殊用途的不锈钢,例如焊接件、高温服役部件等,晶间腐蚀试验是评价其耐蚀性和质量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标准
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的标准主要依据是GB/T 4334《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系列标准,其中包括:
1. GB/T 4334.1-2015《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第1部分:硝酸盐法》
2. GB/T 4334.2-2016《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第2部分:硫酸-铁屑法》
3. GB/T 4334.3-2000《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第3部分:硫酸-铜硫酸溶液法》
4. GB/T 4334.4-2000《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第4部分:氨水-硫氰酸铵溶液法》
5. GB/T 4334.5-2000《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第5部分:抗点蚀和缝隙腐蚀试验》
6. GB/T 4334.6-2016《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第6部分:热酸浸蚀法》
以上为国内标准,同时在国际上,ISO也有相应的标准,例如ISO 3651系列。
这些标准详细规定了各类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的试验条件、试样制备、试验程序、结果评定等内容。
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流程
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准备:
首先,由客户提供待测不锈钢样品,要求样品表面清洁无污染,切割成适合测试的尺寸和形状,通常为C型或U型试样。
样品标识清晰,包括但不限于材质、规格、炉号、取样位置等信息。
2. 试验前处理:
样品进行打磨处理,去除表面氧化层,直至露出金属光泽的新鲜表面。
对于需要做敏化处理的样品,按照相关标准(如ASTM A262等)的要求进行高温敏化处理。
3. 试验过程:
将预处理好的样品放入晶间腐蚀试验溶液中(如硝酸-氢氟酸混合液、硫酸-盐酸混合液等),并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浸泡。
浸泡结束后,取出样品,清洗干净并进行干燥。
4. 结果评估:
通过显微镜或其它检测设备对样品在腐蚀后的断口或横截面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腐蚀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晶间腐蚀现象。
对于严重腐蚀的样品,可能还需要进行深度测量或其他进一步的微观结构分析。
5. 出具报告:
根据试验结果和相关标准,编写详细的试验报告,内容应包括试验方法、条件、结果以及结论,并对试验数据进行解读。
请注意,具体的试验流程可能会因不同的国际、国内标准或者客户特殊要求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