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束分析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微束分析,微束分析是一种材料科学与物理学中的先进表征技术,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微束分析是一种材料科学与物理学中的先进表征技术,它利用聚焦到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电子、离子或光子束(如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离子探针的离子束、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原子力显微探针等)对样品进行局部照射和检测,从而获取样品的微观结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等信息。这种技术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实现对样品微区乃至单个原子尺度的精确分析。
常见的微束分析技术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探针显微镜(SPM)、二次离子质谱(SIMS)、离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等。
微束分析标准
微束分析是一种利用聚焦到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粒子或电磁波束(如电子束、离子束、激光束等)对材料进行微观区域的成分、结构和形貌分析的技术,常见的微束分析标准包括:
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能谱分析(EDS)**:SEM用于观察样品表面形貌,具有高分辨率;EDS则通过SEM配合,对样品微区元素种类及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可实现亚纳米级别的高分辨率成像,同时结合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功能,可以进行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及电子态等多种微束分析。
3. **原子力显微镜(AFM)**:能在大气环境下实现纳米级别三维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的测量。
4. **聚焦离子束(FIB)**:不仅可以进行高精度切割和制样,还可以结合二次离子质谱(SIMS)技术进行深度剖面成分分析。
5.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采用激光微束照射样品,通过检测散射光的频率变化获取样品的分子振动信息,从而分析其化学结构。
以上各类微束分析方法在应用中均需要参照相应的国际或国内标准,例如ASTM、ISO、GB等系列标准,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束分析流程
微束分析通常是指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实验室或检测机构,利用先进的微束技术(如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聚焦离子束等)对样品进行微观结构、成分和形貌的精确分析。其基本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接收与登记:客户提交待测样品,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如样品名称、来源、可能存在的物质类型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实验室收到样品后进行登记并确认测试需求。
2. 样品预处理:根据样品特性和分析需求,可能需要进行切割、研磨、抛光、镀膜等预处理操作,以满足微束分析设备的测试要求。
3. 仪器参数设定与校准:根据分析任务选择合适的微束分析技术,并对相关设备进行参数设定和校准,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4. 样品加载与定位:将预处理后的样品加载到分析设备中,通过观察系统进行精准定位,确保待测区域处于微束照射之下。
5. 微束分析:启动设备进行微束分析,如SEM-EDS(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进行元素成分分析,或者TEM(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晶体结构分析等。
6. 数据分析与解释:收集原始数据后,运用相应的软件和专业知识对数据进行处理、解析,得出样品的微观结构特征、元素组成、分布情况等信息。
7. 报告编写与审核:基于分析结果编写详细报告,经过内部质量控制和专家审核后,将正式的分析报告交付给客户。
8. 客户服务与反馈:解答客户对报告内容的疑问,根据客户反馈调整或补充实验内容,必要时可进行复测或进一步深入研究。
以上就是微束分析的一般流程,具体步骤可能会因不同类型的微束分析技术、样品特性以及客户需求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