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主要用于分离、鉴定和定量DNA、RNA以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主要用于分离、鉴定和定量DNA、RNA以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琼脂糖凝胶作为支持介质,通过在凝胶中施加电场,使带电的生物大分子依据其分子大小、分子形状、所带电荷及分子构象的不同,在电场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迁移,从而实现分离。
具体步骤包括:首先,将含有待测样品的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然后,通过染料(如EB、SYBR Green等)对DNA或RNA进行染色;最后,在紫外透射仪或蓝光透射仪下观察并记录电泳条带的位置和亮度,以此分析样品中各组分的分子量大小及相对含量。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医学研究等诸多领域,例如基因克隆、PCR产物鉴定、DNA指纹图谱构建等。
检测标准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分离、检测技术,其主要标准包括:
1. 凝胶浓度与分辨率:琼脂糖凝胶的浓度通常在0.5%至2%之间。对于小片段DNA(<500bp),可选用较低浓度如0.8-1%的凝胶以提高分辨率;对于大分子量DNA,可选择1.5-2%的高浓度凝胶。选择合适的凝胶浓度有助于提高样品分离效果。
2. 电泳缓冲系统:电泳缓冲液通常是TAE或TBE,它们对DNA有较好的稳定性,且能保证电泳过程中的电流稳定,有利于样品的均匀迁移。
3. 跑胶时间与电压:根据样本大小及琼脂糖凝胶厚度适当设定,一般电压设置在50-100V/cm,总时间依据DNA片段大小而定,确保各条带充分分离,不出现拖尾现象。
4. 标准参照物:实验中通常会加入DNA Ladder或Marker作为分子量标准参照物,以便准确估计待测DNA片段的大小。
5. 结果观察与分析:通过紫外凝胶成像系统进行观察和拍照,分析条带的数量、位置以及强度,从而判断样本中核酸分子的大小和相对含量。
6. 实验重复性:一个好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即同一样本在多次实验中得到的电泳图谱应当一致。
检测流程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制备:
提取待测DNA、RNA或蛋白质样品,根据实验需求进行定量和纯化处理。
对于DNA样品,可能需要进行酶切、PCR扩增或连接等预处理操作。
将样品加入适当的loading buffer中,以达到上样缓冲、调整样品密度及在电泳过程中指示样品迁移位置的目的。
2. 凝胶制备:
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琼脂糖溶液(一般含有琼脂糖、电泳缓冲液和适量的核酸染料如EB或SYBR Green)。
将琼脂糖溶液加热至完全溶解后,冷却至约50-60℃时倒入电泳槽中,形成厚度适中的凝胶板,并让其在室温下凝固。
3. 电泳:
待凝胶完全凝固后,将样品按照一定顺序小心地加到凝胶孔内。
连接电源,设定正确的电压和运行时间。DNA片段一般采用恒压(如80-120V),运行时间依据片段大小而定;对于大分子蛋白质,电压通常更低。
观察电泳过程,直至溴酚蓝等指示剂迁移到凝胶适当位置,表示电泳完成。
4. 结果观察与分析:
关闭电源,取出凝胶并进行相应染色(如果在制胶时未添加核酸染料的话)。
使用凝胶成像系统对染色后的凝胶进行拍照记录,得到电泳图谱。
分析电泳图谱,根据各条带的位置和亮度判断样品中目标分子的大小和相对含量。
5. 数据报告:
检测机构会对电泳结果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并出具正式的检测报告。
请注意,以上步骤可能会因不同实验室的具体操作规程和实验要求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