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整理

忠科集团提供的抗菌整理,抗菌整理是一种纺织品后处理技术,是指在纺织品(如纤维、纱线或织物)的生产过程中,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添加抗菌剂,使其具有抑制或杀死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生长的功能,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抗菌整理
我们的服务 抗菌整理
抗菌整理是一种纺织品后处理技术,是指在纺织品(如纤维、纱线或织物)的生产过程中,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添加抗菌剂,使其具有抑制或杀死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生长的功能。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纺织品的卫生性和耐用性,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医疗、卫生、服装、家纺等,以减少细菌滋生和传播,提升使用安全性与舒适度。同时,抗菌整理也可以有效防止因微生物繁殖引起的不良气味和产品变质。
需要注意的是,抗菌整理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尽量避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影响。

检测标准


抗菌整理标准通常指的是针对纺织品、医疗器械、日用品等产品进行抗菌处理后,其抗菌性能应达到的最低要求。这些标准包括对产品的抗菌效果、耐久性、安全性、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评估。
在中国,抗菌整理相关的标准主要有:
1. GB/T 20944.1-2007《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1部分:琼脂扩散法》 2. GB/T 20944.2-2007《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2部分:吸收法》 3. GB/T 20944.3-2007《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3部分:振荡烧瓶法》 4. FZ/T 73025-2013《抗菌针织品》 5. GB/T 31402-2015《卫生湿巾》中对抗菌湿巾的抗菌性能有相关要求
在国际上,例如ISO 20743:2013《纺织品—抗菌活性的测定》是广泛采用的标准。
此外,对于医疗器械等特殊领域的产品,各国和地区还有更为详细和严格的标准和法规,例如美国ASTM E2149标准、日本JIS Z 2801标准等。

检测流程


抗菌整理流程通常指的是纺织品或其他材料在专业抗菌处理服务提供商处进行抗菌功能整理的过程。以下是一个基本的流程描述:
1. 需求分析与样品提供:
客户根据自身产品的需求,向抗菌整理服务商提出抗菌整理的要求。
提供待整理的样品给服务商进行基础性能测试和评估。
2. 抗菌方案设计:
根据客户产品的材质、用途及预期抗菌效果,服务商设计合适的抗菌整理方案,选择适合的抗菌剂。
3. 预处理:
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清洗以去除表面杂质,确保抗菌剂能有效渗透和结合到材料内部。
4. 抗菌整理:
使用专业的设备将抗菌剂均匀地施加到样品上,通过浸轧、喷涂、涂层等方式进行抗菌处理。
5. 烘干固化:
整理后的样品需要经过特定温度和时间的烘干过程,使抗菌剂能牢固附着并充分发挥其抗菌效能。
6. 抗菌性能测试:
整理后的产品需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包括抗菌率、耐洗涤性、安全性等各项指标的测试,以确认其达到预期的抗菌标准。
7. 反馈与调整:
根据测试结果,如有必要,对整理方案或工艺进行微调优化,直到满足客户需求。
8. 批量生产:
测试合格后,开始按照确定的抗菌整理工艺进行批量生产。
以上就是抗菌整理的一般流程,具体步骤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抗菌剂、材料性质以及客户的具体要求而有所差异。
我们的服务
行业解决方案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为您推荐
正丁基锂检测

正丁基锂检测

苄基三乙基氯化铵检测

苄基三乙基氯化铵检测

乙基三苯基溴化膦检测

乙基三苯基溴化膦检测

二亚苄基丙酮检测

二亚苄基丙酮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