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直径检测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颗粒直径检测,颗粒直径检测是指对粉末、颗粒状物质或者液滴等的粒径大小进行测量的过程。这种检测在许多领域都非常重要,例如在化工、制药、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地质学、食品工业等,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颗粒直径检测是指对粉末、颗粒状物质或者液滴等的粒径大小进行测量的过程。这种检测在许多领域都非常重要,例如在化工、制药、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地质学、食品工业等。通过精确测定颗粒直径,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控制产品的性能,如流变性、分散性、沉降速度、表面积体积比等,对于产品质量控制、生产工艺优化以及科研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颗粒直径检测方法有激光粒度分析法、图像分析法、筛分法、库尔特计数法(电泳光散射法)等。
检测标准
颗粒直径检测标准会因不同的行业和应用场景而有所差异,以下列举几个常见领域的颗粒直径检测标准:
1. 石油化工行业:例如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岩屑、砂粒等颗粒的检测可参考SY/T 5168-2017《石油天然气工业 岩心分析方法》等标准。
2. 环境保护领域:大气颗粒物粒径检测可参照HJ 618-2011《环境空气 PM10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HJ 93-2013《环境空气 气溶胶粒子计数浓度测量 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法》等相关标准。
3. 药品及食品行业:对于粉体或颗粒状产品的粒度检测,可以参考中国药典、美国药典(USP)或国际药典(Ph.Eur)中的相关规定,如《中国药典》中对口服固体制剂原料药以及颗粒剂、散剂等粒度分布的检测方法。
4. 其他行业如材料科学、地质矿产等,也有各自的颗粒粒径检测标准,如ISO 13320-1:2009《颗粒技术 - 光散射法测定固体颗粒粒度分布 - 第1部分:基础原理与指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需求查找对应行业的具体标准。
检测流程
颗粒直径检测流程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 样品准备:
取样: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从待测产品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样品处理:如果样品是固体粉末或液体悬浮液,可能需要进行分散、稀释、过滤等预处理操作,以便将颗粒转化为适合检测的状态。
2. 设备校准:
使用经过计量认证的实验室,对粒度分析仪(如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电阻法颗粒计数器等)进行严格校准,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3. 测试过程:
将处理好的样品放入粒度分析仪中进行测试,仪器会通过不同原理(如光散射、电感应等)测定颗粒的大小分布。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记录实验条件和参数。
4. 数据分析:
测试完成后,粒度分析仪会输出颗粒粒径分布报告,包括但不限于平均粒径、中位径、特定粒径区间内的颗粒百分比等数据。
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解读,确认其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或标准。
5. 出具报告:
检测机构根据实际测量结果,撰写详细的检测报告,并对结果进行专业评价。
报告需包含样品信息、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结论等内容,并经检测人员和授权签字人签发。
6. 复核与确认:
客户收到报告后,应对检测结果进行确认,如有疑问可申请复检或者咨询检测机构。
以上流程旨在保证颗粒直径检测的公正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具体流程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