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钙检测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次氯酸钙检测,次氯酸钙检测是对含有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₂)的物质进行一系列化学、物理性质的测定和分析,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次氯酸钙检测是对含有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₂)的物质进行一系列化学、物理性质的测定和分析。次氯酸钙是一种常用的强氧化剂和消毒剂,常见应用是在漂白粉和水处理中。
检测项目通常包括有效氯含量测定、水分含量测定、稳定性检测、重金属离子含量检测等,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消毒效果和安全性。例如,通过滴定法测定有效氯含量,通过烘箱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通过化学分析法检测其中可能含有的有害杂质如重金属离子等。
检测标准
次氯酸钙,常用作漂白剂和消毒剂,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关于其检测标准,主要参考以下几项:
1. 中国国家标准GB/T 19106-2013《水处理用次氯酸钙》:该标准规定了水处理用次氯酸钙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2. 工业用次氯酸钙的含量测定可参考GB/T 1618-2008《工业氯酸钠、工业用次氯酸钙》中的相关规定。
3. 食品添加剂次氯酸钙的检测可参考GB 2558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次氯酸钙》。
具体检测项目通常包括有效氯含量、水分、pH值、重金属含量(如铅、砷、汞等)、粒度分布、稳定性等指标。在进行检测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及操作规程执行。
检测流程
次氯酸钙检测流程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1. 样品采集:
根据检测需求,由送检方在生产、使用或储存环节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次氯酸钙样品,并确保样品在采集、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保持密封和稳定。
2. 委托检测:
与检测机构签订委托检测协议,明确检测项目(如有效氯含量、水分、杂质含量等)、检测标准(如GB/T 26394-2011《次氯酸钙》)以及预期的检测报告格式等内容。
3. 样品接收:
检测机构对收到的样品进行登记、确认并进行初步观察,记录样品状态及基本信息。
4. 实验分析:
检测人员按照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如溶解、过滤、稀释等),然后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如滴定法测定有效氯含量,干燥失重法测定水分等)进行检测。
5. 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
分析测试完成后,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并对照相应的标准要求进行合格性判定。
6. 出具报告:
根据检测数据和结果,编制检测报告,经内部审核无误后,由检测机构正式出具检测报告,并对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7. 报告送达与服务:
将检测报告以电子版或纸质版形式送达委托方,并针对检测结果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
以上流程为一般性描述,具体检测流程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检测机构的操作规程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