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泥量试验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含泥量试验,含泥量试验通常是指对砂石等骨料中所含泥土及细粉等杂质含量的一种检测方法,是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含泥量试验通常是指对砂石等骨料中所含泥土及细粉等杂质含量的一种检测方法,是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在混凝土和砂浆的配制过程中,骨料的含泥量会直接影响其性能,如强度、耐久性以及和水泥的粘结力等。
试验过程一般包括取样、烘干、筛分、清洗和烘干称重等步骤,通过计算清洗前后样品质量的变化,来确定骨料中含泥量的百分比。含泥量过高,可能会影响混凝土或砂浆的工作性能及最终强度,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对骨料的含泥量有着严格的控制标准。
检测标准
含泥量试验通常指的是建筑工程材料(如砂、石等)中粒径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检测。其试验标准在中国主要依据《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和《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等相关标准进行。
具体步骤大致如下:
1. 取样:按照相关规范要求从批量材料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
2. 筛分:将样品通过一套由粗到细的筛网进行筛分,其中0.075mm筛孔的筛下物即为含泥量部分。
3. 测定:收集0.075mm筛孔的筛下物,烘干至恒重,然后称取其质量。
4. 计算:根据收集的泥土质量与原始样品总质量之比,计算出含泥量百分比。
请注意,不同行业或地区可能有更具体的含泥量试验标准或规程,请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检测流程
含泥量试验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采集:
首先,由检测机构的专业人员到现场或取样点进行样品采集。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土样、混凝土、砂石料等进行随机、有代表性的采样,并做好详细的采样记录,包括采样地点、时间、深度、环境条件等信息。
2.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实验室后,首先需要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风干、破碎、过筛处理,以得到符合试验要求的颗粒粒径范围的试样。
3. 含泥量试验:
对于土样:通常采用淘洗法进行试验,即将样品放入淘洗设备中,通过流水冲洗,将泥土与颗粒分离,然后烘干过滤物,称重计算含泥量。
对于砂石料:可能采用比重瓶法或者烧失量法等,通过对比试验前后的质量变化来推算含泥量。
4. 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
根据试验得到的数据,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计算,得出含泥量的具体数值,然后对照设计要求或行业标准,判断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5. 出具报告:
检测机构根据试验过程和结果,编制含泥量测试报告,报告应包括样品信息、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结论等内容,并经过校核、审核、批准等程序后,正式出具给委托方。
以上为一般流程,具体操作可能会因不同的样品类型和试验标准而略有差异,需严格按照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