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合金检测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硬质合金检测,硬质合金检测是对硬质合金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测试的过程,以确保其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和质量标准,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硬质合金检测是对硬质合金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测试的过程,以确保其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和质量标准。硬质合金是由难熔金属碳化物(如WC、TiC等)与金属粘结剂(如Co、Ni等)烧结而成的一种高硬度、高强度、高耐磨性的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切削刀具、矿山工具、耐磨零件等领域。
具体的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1. 化学成分分析:测定硬质合金中各元素(如W、C、Co等)的含量。
2. 力学性能测试:硬度测试(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抗弯强度、冲击韧性、耐磨性等。
3. 微观结构观察:通过金相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硬质合金的晶粒度、组织结构、粘结相分布等。
4. 物理性能检测:密度、热膨胀系数、导电性、磁性等方面的检测。
5. 尺寸精度检查:对硬质合金产品的尺寸、形状公差进行测量和控制。
通过这些全面而细致的检测,可以有效评估硬质合金的质量优劣及适用性,为产品的设计、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检测标准
硬质合金的检测标准主要依据国家和国际的相关标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1. 中国国家标准:
- GB/T 38504-2020《硬质合金 性能试验方法》
- GB/T 22674-2008《硬质合金 结合强度测定 拉伸法》
- GB/T 31295-2014《硬质合金 抗弯强度测定方法》
- GB/T 38505-2020《硬质合金 微观组织检验方法》
- GB/T 3130-2010《硬质合金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等
2. 国际标准:
- ISO 3346:2011《硬质合金. 结合剂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
- ISO 3347:2011《硬质合金. 总碳含量的测定. 燃烧红外吸收法》
- ISO 13733:2011《硬质合金. 密度的测定》
- ISO 3348:2011《硬质合金. 硬度的测定.洛氏硬度法》
- ISO 8448:2010《硬质合金. 抗弯强度的测定》等
以上标准涉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硬质合金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物理性能(如硬度、抗弯强度、冲击韧性等)、结合强度等关键指标的测试与评价。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产品和使用环境选择适用的标准进行检测。
检测流程
硬质合金检测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接收与登记:
客户将待检测的硬质合金样品送至检测机构。
检测机构对样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样品名称、规格、数量、客户信息等,并生成唯一标识码。
2. 样品预处理:
样品在正式检测前可能需要进行清洗、切割、研磨、抛光等预处理工作,以便获得适合检测的表面状态。
3. 初步检验:
对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如尺寸、形状、颜色、表面缺陷等。
4. 性能检测:
物理性能检测:包括硬度测试(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密度测量、抗弯强度、断裂韧性等。
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光谱分析、能谱分析等方式确定其钨、钴、钛、铌等元素含量。
微观结构检测:通过金相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晶粒度、相组成、孔隙率等。
5. 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制:
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编写检测报告,内容包括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以及结论等。
6. 审核与签发报告:
报告由专业工程师进行审核确认,确保数据和结论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审核无误后,签发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并递交给客户。
以上是大致的硬质合金检测流程,具体流程可能会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和样品特性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