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凝时间测定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胶凝时间测定,胶凝时间测定,是指对某些材料(如水泥、石膏、树脂、胶黏剂等)从拌和或配制开始到其完全失去流动性能,开始形成固态或者半固态结构,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胶凝时间测定,是指对某些材料(如水泥、石膏、树脂、胶黏剂等)从拌和或配制开始到其完全失去流动性能,开始形成固态或者半固态结构,即达到一定的凝结状态所需的时间的测定过程。这个参数对于了解和控制这些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可操作时间,以及预测其硬化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标准
胶凝时间的测定标准会因不同的胶凝材料(如水泥、石膏、树脂等)而有所不同,这里以水泥为例,提供一个通用的大致参考:
在水泥行业中,胶凝时间通常是指水泥浆体从加入水开始到完全失去塑性,开始硬化并产生强度的时间。这个过程被称为“初凝”和“终凝”。
1. 初凝时间:按照GB/T 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中的规定,水泥净浆搅拌后,应在模内进行养护,使用维卡仪测试其稠度损失至试针沉入净浆并距底板为4mm±1mm时的时间,即为初凝时间。
2. 终凝时间:继续养护,当试针沉入净浆中,无法进一步下沉或只能留下痕迹时,记录此时的时间,即为终凝时间。
具体到其他类型的胶凝材料,需要参照相应的产品标准或者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测定。
检测流程
胶凝时间测定流程通常是指在实验室环境下,由独立的检测机构对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的凝结硬化过程进行精确测量的过程。以下是大致的步骤:
1. 样品制备:按照相关标准(如GB/T 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选取待测水泥或其他胶凝材料,按标准要求准确称量并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搅拌均匀,制成试样。
2. 标准稠度确定:首先通过维卡仪或雷氏夹等设备确定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即将水泥浆体调整到标准稠度状态。
3. 凝结时间测试:
初凝时间:将调整至标准稠度的水泥浆体注入凝结时间测定仪中,放置在恒温条件下,按规定的时间间隔(一般为5分钟或15分钟)用针状探测器垂直插入试样,记录从加水开始至水泥浆体开始失去塑性,即针尖下沉深度不超过规定值(通常为5mm或3mm)时所需的时间,即为初凝时间。
终凝时间:继续观察,当水泥浆体完全失去塑性,即针尖无法留下痕迹时,记录此时的时间,即为终凝时间。
4. 结果记录与报告:详细记录整个试验过程和测定的结果,并出具检测报告。
以上流程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应依据相关的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执行。同时,每一步都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与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