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油剂试验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除油剂试验,除油剂试验是一种检验除油剂性能的测试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除油剂在特定条件下的去油污能力、乳化分散性、清洗效率、对材质的影响以及其他相关性能指标,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除油剂试验是一种检验除油剂性能的测试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除油剂在特定条件下的去油污能力、乳化分散性、清洗效率、对材质的影响以及其他相关性能指标。这类试验通常会模拟实际应用环境,设置一定的试验条件,比如温度、浓度、处理时间等,通过对比处理前后的油脂残留情况,分析除油剂的效能。
具体试验内容可能包括:
1. 去污力试验:将标准油污涂覆在金属片、玻璃片或其他待清洗材质上,然后使用待测除油剂进行清洗,通过对比清洗前后油污的残留情况,评价其去污效果。
2. 腐蚀性试验:考察除油剂在去除油污的同时,是否对金属材料等基材产生腐蚀,评价其材料兼容性及安全性。
3. 稳定性试验:观察除油剂在不同温度、光照、储存时间等条件下,性能是否稳定,有无分层、沉淀等现象。
4. 生物降解性和环保性试验:评估除油剂在使用后对环境的影响,如生物降解性、毒性等。
以上各项试验结果,将为除油剂的研发改进、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检测标准
除油剂的试验标准通常涉及多个方面,具体会根据其应用领域和使用对象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测试指标和相关标准:
1. 清洗性能: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工况,设置一定的油脂污染程度,然后观察和测量除油剂对油脂的去除效果,如ISO 12944-4中对于涂料前处理清洁度的要求。
2. 环保性能:检测除油剂的生物降解性、毒性、重金属含量等,例如中国环保标准HJ 2537-2014《水基金属清洗剂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3. 材料兼容性:针对不同的基材(如金属、塑料、橡胶等),评估除油剂对其表面的影响,如是否产生腐蚀、变色等问题。
4. 使用稳定性:包括除油剂的储存稳定性、有效成分在使用过程中的衰减情况等。
5. 安全性:包括闪点、pH值、皮肤刺激性、眼刺激性等,参照GB/T 38638-2020《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签规范》等相关标准。
请注意,具体的试验标准需要结合产品类型和适用场景进行查阅和参考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
检测流程
除油剂试验流程可能会涉及以下几个步骤,具体流程可能因实验室、产品特性和标准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 样品接收与登记:
收到除油剂样品后,首先进行样品信息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样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规格型号等。
2. 预处理与制样:
根据样品特性及试验方法要求,可能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稀释、搅拌均匀等。
制备待测试的油污样本,如按照特定比例将油污涂抹在指定材质的表面上。
3. 除油效果试验:
将除油剂按照推荐使用浓度或通过梯度浓度进行配制。
使用配置好的除油剂对预处理过的油污样本进行清洗处理,按照规定的时间、温度、方式等条件操作。
清洗完毕后,观察并记录油污去除情况,可能采用目视法、接触角测量、表面张力测定、红外光谱分析等多种方法评估除油效果。
4. 性能测试:
对除油剂的性能进行全面测试,包括但不限于除油效率、腐蚀性、环保性(生物降解性、毒性)、稳定性等指标。
5.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
分析各项测试数据,对比标准要求或客户需求,得出是否符合要求的结论。
编写详细的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结论等内容。
6. 复核与签发报告:
由相关专家或者高级技术人员对试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复核确认,确保试验结果准确无误。
确认无误后,正式签发检测报告。
以上仅为一般性流程描述,实际操作需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以及实验室内部SOP(标准操作程序)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