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氧剂检测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脱氧剂检测,脱氧剂检测是指对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等包装中使用的脱氧剂进行相关的质量和安全性能测试,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脱氧剂检测是指对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等包装中使用的脱氧剂进行相关的质量和安全性能测试。脱氧剂是一种能吸收氧气,降低密封包装环境中氧气浓度,防止产品因氧化而变质的化学物质或材料。常见的脱氧剂有铁系脱氧剂、亚硫酸盐脱氧剂、酶脱氧剂等。
检测项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吸氧能力检测:测试脱氧剂在一定条件下的吸氧速率和吸氧量,确保其具有良好的除氧效果。
2. 安全性检测:检查脱氧剂成分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对于食品包装用脱氧剂,需要确保其无毒、无害,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
3. 稳定性检测:评估脱氧剂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在长时间储存后的效力保持情况。
4. 包装材料相容性检测:考察脱氧剂与包装材料接触时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脱氧效果或产生有害物质。
5. 环境影响检测:评估脱氧剂使用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通过这些检测,可以有效保证脱氧剂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满足相关法规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
检测标准
脱氧剂的检测标准主要依据其用途和类型来确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食品脱氧剂:在中国,食品脱氧剂的生产和使用需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铁粉》(GB 255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铝和铝合金》(GB 4806.3-2016)等相关标准,主要检测项目包括活性成分含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等。
2. 医药脱氧剂:医药脱氧剂则需参照药品包装材料的相关标准,例如《中国药典》中的相关要求,对脱氧剂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是否会对药品产生影响进行严格检测。
3. 其他工业用脱氧剂:这类脱氧剂的检测标准可能涉及各行业的具体规定,如钢铁冶炼行业、电子元器件保护等领域,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
总的来说,脱氧剂的检测通常会关注其吸氧性能、安全性(如无毒无害、不含有害物质等)、物理化学稳定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
检测流程
脱氧剂检测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提交:首先,由企业或个人将需要检测的脱氧剂样品送至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
2. 申请委托:在提交样品的同时,填写并提交《检测委托单》,明确检测项目(如吸氧量、主要成分分析、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等)、执行标准及期望完成时间等信息。
3. 样品接收与登记:检测机构对收到的样品进行确认、登记,并按照样品保存条件妥善保管。
4. 预处理与分样:根据检测需求,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破碎、混合均匀后进行分样。
5. 实验室检测:按照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通过专业设备和技术对样品进行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
6. 结果审核:由高级工程师或质量负责人对检测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7. 出具报告:审核无误后,出具公正、科学、权威的检测报告,并加盖CMA/CNAS等资质印章。
8. 报告送达:最后,将检测报告以电子版或纸质版的形式发送给委托方。
以上是大致的脱氧剂检测流程,具体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检测机构的规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