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抗菌活性测试

忠科集团提供的纺织品抗菌活性测试,纺织品抗菌活性测试是指对纺织品材料进行的一种检测,旨在评价其是否具有抑制或杀死附着在织物表面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的能力,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纺织品抗菌活性测试
我们的服务 纺织品抗菌活性测试
纺织品抗菌活性测试是指对纺织品材料进行的一种检测,旨在评价其是否具有抑制或杀死附着在织物表面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的能力。这种测试是评估纺织品尤其是医用纺织品、卫生用品、内衣、婴幼儿服装等产品卫生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测试方法通常包括定性测试和定量测试两种,例如:振荡法、吸收扩散法、表面接触法等,通过对比试验前后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来判断纺织品的抗菌效果。同时,还需要关注其抗菌性能的持久性以及对皮肤的安全性等问题。

检测标准


纺织品抗菌活性测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 GB/T 20944.1-2007《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1部分:琼脂扩散法》 这是中国国家标准,主要通过琼脂扩散法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进行评价。
2. ISO 20743:2013《纺织品—抗菌处理的纺织产品—抗菌活性的测定》 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标准,规定了采用琼脂平皿扩散法和吸收法对纺织品抗菌性能进行评估的方法。
3. AATCC 100-2019《纺织品抗菌处理效果的评估》 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AATCC)制定的标准,用于测定纺织品经过抗菌处理后的抗菌效果。
4. JIS L 1902:2018《纺织品 抗菌加工制品 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日本工业标准,主要用于测定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以上标准通常通过对纺织品与特定菌种(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接触一定时间后,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来评价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检测流程


纺织品抗菌活性测试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准备:首先,由客户提供待测的纺织品样品,并明确说明样品的具体材质、用途和可能添加的抗菌剂等信息。
2. 样品接收与登记:检测机构收到样品后,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样品名称、规格、数量、客户要求等信息,并对样品进行唯一性标识。
3. 预处理:根据相关标准,对样品进行洗涤或萃取等预处理操作,以模拟实际使用条件并去除表面污染物,确保测试结果反映的是纺织品本身固有的抗菌性能。
4. 抗菌活性测试:
直接接触法:将已知浓度的菌液涂布在纺织品上,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通过对比试验前后菌落数量的变化,评价其抗菌效果。
吸收扩散法:将纺织品放入含有菌液的介质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测定培养液中存活菌数变化,评估抗菌性能。
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取决于相关测试标准或客户要求。
5.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纺织品的抗菌率、抑菌率等关键指标,然后撰写详细的检测报告,报告中需包含样品信息、测试依据、测试过程、结果分析以及结论等内容。
6. 结果反馈与证书发放:将检测报告提交给客户,若结果符合相关抗菌性能标准要求,则可发放抗菌性能合格证书。
以上流程仅供参考,具体操作会因不同的测试标准、实验室规范及客户需求而有所差异。
我们的服务
行业解决方案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为您推荐
氟化钙检测

氟化钙检测

甲磺酸甲酯检测

甲磺酸甲酯检测

碱含量检测

碱含量检测

氧化锌检测

氧化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