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撕破性能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织物撕破性能,织物撕破性能是指纺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沿着经纬方向或者斜向撕裂时的阻力和其抵抗撕裂扩展的能力,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织物撕破性能是指纺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沿着经纬方向或者斜向撕裂时的阻力和其抵抗撕裂扩展的能力。这一性能直接影响到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尤其对于一些需要承受较大机械力或容易受到意外撕扯的场合(如工作服、安全带、篷布、轮胎帘子线等),织物的撕破性能显得尤为重要。通常通过撕破强度测试来评价织物的撕破性能,常见的测试方法有单舌法、双舌法和埃莱门多夫法等。
检测标准
织物撕破性能标准主要指的是对纺织品在受力作用下抗撕裂的能力进行评价和测定的标准。这种性能对于服装、家纺、产业用布等各类纺织产品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某些高强度、高耐用性要求的场合,如安全防护服、降落伞、帆布、土工布等尤为重要。
在中国,GB/T 3923.1-2013《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和GB/T 3917.3-2009《纺织品 钮扣等连接件的保持力试验方法 第3部分:撕破强力的测定》等相关国家标准,规定了织物撕破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
在美国,ASTM D5587-2017《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Wide-Width Strip Tearing of Fabric》是常用的织物撕破性能测试标准。
在国际上,ISO 13937-1:2013《纺织品 —— 织物撕破特性的测定 —— 第1部分:冲击摆锤法》也提供了相应的测试方法。
具体到某一特定织物的撕破性能,会根据其材质、结构、编织方式等因素,结合相应的测试标准进行评估。
检测流程
织物撕破性能测试的流程一般如下:
1. 样品准备:首先,从待测织物上按照相关标准(如GB/T 3923.1-2013《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或ISO 13934等)裁剪一定尺寸和数量的试样。
2. 预处理:将样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预处理,这可能包括洗涤、干燥、调湿等步骤,以模拟实际使用条件下的状态。
3. 设备校准:使用经过计量部门校准过的撕破强度试验机,并在实验前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4. 试样安装:按照规定的测试方法(如埃尔门多夫法、翼形法等)将试样正确安装在撕破强度试验机上。
5. 执行测试:启动设备,按照设定的速度进行撕裂操作,记录撕破过程中所需的力以及最终的撕破长度或撕破强力。
6. 数据记录与分析:获取并记录所有试样的撕破强力数据,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参数,评估织物的撕破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规定。
7. 出具报告:根据测试数据和结果编写检测报告,报告中应包含样品信息、测试方法、测试条件、测试结果及结论等内容,并由检测机构盖章确认。
以上即为织物撕破性能测试的一般流程。具体操作需严格遵守相关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