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织物密度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机织物密度,机织物密度是指在单位长度(通常为10厘米或1英寸)的经纱或纬纱中,所含有的纱线根数,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机织物密度是指在单位长度(通常为10厘米或1英寸)的经纱或纬纱中,所含有的纱线根数。具体包括经密和纬密两个指标:
1. 经密:沿织物长度方向(即经纱方向),每2.54厘米(或1英寸)宽度内,平行排列的经纱根数。
2. 纬密:沿织物宽度方向(即纬纱方向),每2.54厘米(或1英寸)长度内,垂直排列的纬纱根数。
机织物的密度对其物理机械性能(如强力、耐磨性、厚度、手感等)、外观风格(如光泽、花型清晰度等)以及织物的透气性、透湿性等都有重要影响,是衡量和控制织物品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检测标准
机织物密度是指在一定长度(通常为10厘米或1英寸)的经纱或纬纱中,包含的纱线数量。它包括经密和纬密两个指标:
1. 经密:指每10厘米或1英寸宽度内,平行于织物长度方向(即经向)的纱线根数。
2. 纬密:指每10厘米或1英寸长度内,垂直于织物长度方向(即纬向)的纱线根数。
机织物密度的标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为它取决于纤维种类、纱线粗细、织物用途等多种因素。例如,对于一般棉织物,其经密和纬密可能在40-120根/10cm之间;而对于高密度的府绸或者细薄的丝绸织物,经密和纬密可能会达到200根甚至更高/10cm。同时,工业用布、工程用布等特殊用途的织物,其密度标准也会根据实际需求而有所不同。
所以,在制定或选用机织物密度时,应根据具体的产品设计要求、使用性能需求以及生产工艺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检测流程
检测机构对机织物密度的检测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准备:首先,由客户提供或从产品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机织物样品。样品需按照相关标准(如GB/T 4669-2008《纺织品 织物密度的测定》等)进行剪取和标记。
2. 预处理:将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清洗以去除杂质、熨烫平整以确保测试时布面平整无皱褶。
3. 测量密度:
经纱密度:在纬向选择一定长度(比如10cm)的区域,数出该区域内经纱的数量,再换算成每英寸或每厘米的经纱根数。
纬纱密度:同样地,在经向选取相同长度区域,数出纬纱数量并换算。
4. 重复测量与计算平均值: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一般会在同一块样品的不同位置多次测量,然后求得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织物密度。
5. 出具报告:根据测量数据和相关标准要求,撰写检测报告,明确标明经纱密度和纬纱密度,并可能包括测量误差范围等内容。同时,如果客户有特殊要求或者行业有特定标准,也会在报告中体现。
6. 审核与签发报告:最后,经过内部质量控制和技术专家审核后,正式签发检测报告给客户。
以上就是检测机构对机织物密度的一般检测流程,具体操作可能会因不同实验室的规定和所依据的标准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