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来霉素诱导系统性硬化病小鼠模型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博来霉素诱导系统性硬化病小鼠模型,博来霉素(Bleomycin)诱导的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Sclerosis,SSc)小鼠模型是一种实验性动物模型,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博来霉素(Bleomycin)诱导的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 SSc)小鼠模型是一种实验性动物模型,用于模拟人类系统性硬化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该模型是通过向小鼠注射博来霉素,诱发肺纤维化和皮肤硬化等与系统性硬化病相似的病变,从而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以及药物疗效评价等。
具体操作通常为皮下或静脉注射博来霉素,经过一定时间后,小鼠会出现皮肤增厚、胶原沉积增加、肺间质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这些改变与人类系统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吻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系统性硬化病的研究中。
检测标准
博来霉素(BLM)诱导的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 SSc)小鼠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主要用于研究SSc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疗效评估。其建立的标准步骤一般如下:
1. **动物选择**:通常选择C57BL/6或BALB/c等品系的小鼠。
2. **药物注射**:将一定剂量(如2mg/kg)的博来霉素溶于生理盐水中,通过皮下多点注射的方式给予小鼠,一般在小鼠背部进行。
3. **观察与评价**:注射后约2-4周开始出现皮肤硬化、肺纤维化等系统性硬化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可通过体重变化、皮肤厚度测量、HE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胶原沉积定量、肺功能检测等多种方法进行表型评价。
4. **时间点设定**:根据实验目的和模型特点,设置不同时间点取材进行后续实验分析,如2-4周、8周、12周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博来霉素诱导的SSc模型主要模拟了SSc的纤维化过程,对血管病变的模拟不够理想,因此在研究涉及血管病变机制时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模型或手段。同时,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动物实验伦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检测流程
构建博来霉素诱导的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 SSc)小鼠模型的流程一般如下:
1. 动物选择与准备:
选用合适的实验小鼠,如C57BL/6等免疫功能健全的小鼠,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分组。
2. 药物制备与注射:
配置一定浓度的博来霉素(Bleomycin)溶液,通常采用皮下或尾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例如,一次给予5mg/kg的博来霉素溶液。
3. 模型观察与评估:
注射博来霉素后,每日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包括体重变化、毛发状态、皮肤颜色及厚度变化等。在特定时间点(如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等),通过生化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查(如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胶原沉积)、免疫组化等方式评估肺纤维化和皮肤硬化的程度,以验证是否成功模拟出SSc的病理特征。
4. 辅助治疗与对照组设置:
可根据研究需求设立不同处理组,如仅注射溶剂的对照组,以及使用潜在治疗药物的干预组,以便进一步研究SSc的发生机制和药物疗效。
请注意,以上步骤可能因具体实验设计和实验室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操作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动物伦理,并参照相关文献或专家意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