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简称STZ)是一种能够特异性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严重减少的药物,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简称STZ)是一种能够特异性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严重减少的药物。当科研人员用链脲佐菌素对大鼠进行注射处理后,大鼠会因为胰岛素缺乏而发展为糖尿病模型。
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即是通过给予大鼠适量的链脲佐菌素使其患上糖尿病,进而研究糖尿病状态下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模拟人类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以便于科研人员探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案等。这类模型是目前研究糖尿病肾病较为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之一。
检测标准
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是研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实验工具。其制作标准流程大致如下:
1. **动物选择**:通常选择健康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在180-220g左右。
2. **STZ注射**: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如1% STZ溶于0.1M柠檬酸缓冲液,pH 4.5),剂量一般为60mg/kg。注射前需禁食过夜,注射后继续禁食4小时,然后恢复自由饮食。
3. **血糖监测**:注射STZ后72小时开始测定血糖水平,连续监测数日,当空腹血糖≥16.7mmol/L时,可认为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
4. **肾病诱导**:持续高血糖状态一段时间(例如4-8周)后,部分大鼠会出现肾脏病变,表现为尿蛋白排泄增加、肾功能下降等,即为糖尿病肾病模型。
5. **模型验证**:通过生化检测(如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等)、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方式进一步验证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请注意,以上操作需要遵循实验动物伦理,并在有相关实验动物使用许可和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检测流程
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是一种常见的研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的实验模型。以下是基本流程:
1. 动物准备: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雄性或雌性SD大鼠,通常成年大鼠较为常用。
2. 糖尿病模型建立:
饲养适应期:将大鼠常规饲养数日,使其适应环境。
STZ注射:禁食过夜后,按照一定剂量(如60-80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需用冰醋酸溶解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适宜浓度)。
血糖监测:注射STZ后72小时内,通过尾静脉取血检测血糖水平,连续监测多次,当空腹血糖≥16.7mmol/L时,即可认为糖尿病模型成功建立。
3. 糖尿病肾病模型形成:
维持高血糖状态:模型成功后,继续观察和维持大鼠的高血糖状态。
观察时间:一般在造模成功后几周至几个月不等,根据实验设计进行长期观察,以模拟人类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4. 指标检测:定期采集尿液和血液样本,测定尿蛋白排泄率、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同时可进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肾功能及病变程度。
以上就是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基本流程,实际操作中需严格遵守动物伦理,并结合具体实验需求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