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栓法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忠科集团提供的线栓法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线栓法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主要用于研究脑缺血性疾病(如中风)的发生机制以及相关治疗策略,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线栓法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我们的服务 线栓法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线栓法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主要用于研究脑缺血性疾病(如中风)的发生机制以及相关治疗策略。该模型是通过手术方式,在小鼠的颈动脉插入线栓,暂时阻断大脑某部位的血流,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一段时间后再移除线栓恢复血流,实现脑组织的再灌注,模拟人类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过程。
具体操作时,一般会选择小鼠大脑中动脉(MCA)进行临时阻断,此方法具有操作相对简便、可控性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因此在神经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观察和分析该模型中小鼠的行为学变化、神经病理学改变以及分子生物学指标等,可以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评估潜在的治疗药物或干预措施的效果。

检测标准


线栓法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研究脑缺血性疾病如中风等的重要实验模型,其建立过程和标准大致如下:
1. 实验动物:一般选择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或者其他适宜的品系小鼠。
2. 麻醉与固定:采用混合麻醉(如异氟烷、氯胺酮和地塞米松),并进行颈部皮肤消毒及无菌操作。
3. 手术操作:通过颈部切口暴露颈动脉,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然后,使用尼龙线或硅胶线栓插入颈内动脉,通过线栓阻断大脑中动脉(MCA)以模拟脑缺血。
4. 缺血时间设定:根据实验需要设定缺血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
5. 再灌注:缺血达到设定时间后,撤出线栓,恢复大脑血液供应,实现再灌注。
6. 标准确认:模型成功的标志是术后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偏瘫、平衡障碍等,同时可以通过 TTC(2,3,5-三苯基四氮唑氯化物)染色或病理切片检查证实脑组织梗死区域的存在。
请注意,以上操作需严格遵守实验动物伦理规定,并在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实验人员指导下进行。

检测流程


线栓法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主要用于模拟人类的脑血管疾病,如中风等。以下是该模型的基本流程:
1. 实验动物准备:选择适宜的小鼠,通常为成年雄性C57BL/6小鼠,进行适应性饲养并禁食不禁水。
2. 麻醉:通过腹腔注射或吸入的方式对小鼠进行全身麻醉,常用的麻醉剂有戊巴比妥钠或异氟烷。
3. 颈部切口与暴露颈总动脉:在无菌条件下,将小鼠固定于手术台上,暴露颈部皮肤,分离并暴露左侧颈总动脉。
4. 线栓制作与插入:采用特制的尼龙线(预先涂覆有凝血酶或球囊),通过颈总动脉插至大脑中动脉(MCA),以阻断血流,造成大脑中动脉区域的脑缺血。
5. 设定缺血时间:根据实验设计,让小鼠维持一定时间的缺血状态,一般为30-60分钟。
6. 再灌注:缺血达到设定时间后,拔出线栓或者放气球囊,恢复大脑中动脉血流,实现再灌注。
7. 术后处理:缝合颈部切口,转移至保温箱内恢复,并密切观察小鼠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状态。
8. 模型评价:在规定的时间点通过神经功能评分、 TTC染色测定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等方式评估模型的成功与否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请注意,以上操作需严格遵守动物伦理和实验操作规范,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我们的服务
行业解决方案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为您推荐
编织物检测

编织物检测

雨衣检测

雨衣检测

纱布检测

纱布检测

防寒服检测

防寒服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