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碳粒廓清实验模型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小鼠碳粒廓清实验模型,小鼠碳粒廓清实验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免疫学和药理学研究中的实验模型,主要用于评估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特别是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小鼠碳粒廓清实验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免疫学和药理学研究中的实验模型,主要用于评估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特别是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
在这个模型中,通常会向小鼠体内注射一定量的碳粒(如印度墨汁或者羧基铁粉等),这些碳粒会被血液中的巨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然后通过检测单位体积血液中未被吞噬的碳粒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或者在一定时间后从动物体内廓清(清除)的碳粒总量,来评价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状态以及药物或其他因素对这一功能的影响。
检测标准
小鼠碳粒廓清实验是一种常见的评估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的实验方法,主要通过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碳粒(如印度墨水或羧基铁颗粒),然后在特定时间点取血计算血中剩余碳粒浓度,或者解剖取出肝脏、脾脏等器官,计算其吞噬的碳粒量,从而反映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状态。
模型标准通常包括:
1. 实验动物:一般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小鼠,性别和品系根据实验设计确定。
2. 碳粒材料:常用印度墨水或羧基铁颗粒,直径通常为0.2-0.9μm,需要无菌处理。
3. 注射剂量:按照每克体重注射一定体积的碳粒溶液,例如0.1ml/10g。
4. 观察时间点:一般选择注射后5、10、15、30、60分钟等多个时间点进行采样。
5. 结果分析:通过计算碳粒廓清指数(K值)或吞噬百分率来评价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状态。
请注意,具体的实验操作应严格遵循实验动物伦理规定,并参照相关科研文献或实验指导书进行。
检测流程
小鼠碳粒廓清实验是一种评估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以及免疫功能的研究方法,常用于药物筛选、疫苗效果评价、疾病模型建立等。以下是该实验的基本流程:
1. 实验准备阶段: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小鼠,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分组。
碳粒标记物:通常使用直径为0.2-0.9μm的碳颗粒(如印度墨汁或美蓝)作为廓清标志物。
2. 注射碳粒:
将适量已标记的碳粒通过腹腔注射到小鼠体内,注射剂量根据实验要求确定。
3. 碳粒廓清过程:
注射后,小鼠体内的碳粒会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在脾脏、肝脏等网状内皮系统组织中积累。
一般设定特定时间点(例如注射后1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等),在这些时间点处死部分小鼠。
4. 取材与检测:
处死后迅速取出小鼠的脾脏和肝脏,称重并记录。
对脾脏和肝脏进行匀浆处理,然后采用离心法将巨噬细胞与碳粒分离。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上清液吸光值,通过吸光值计算出碳粒的廓清指数或者吞噬指数。
5. 数据分析:
比较不同组别小鼠在各个时间点的碳粒廓清率,以此评估药物、疫苗等因素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的影响。
请注意,具体操作细节可能因实验室条件和个人研究需求有所不同,需遵循实验动物伦理及实验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