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菌H37RV尾静脉感染A/J小鼠模型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结核菌H37RV尾静脉感染A/J小鼠模型,结核菌H37RV尾静脉感染A/J小鼠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主要用于研究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免疫反应以及抗结核药物的效果评价等,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我们的服务
结核菌H37RV尾静脉感染A/J小鼠模型
结核菌H37RV尾静脉感染A/J小鼠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主要用于研究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免疫反应以及抗结核药物的效果评价等。具体来说:
- 结核菌H37RV:这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一个实验室标准株,对人和动物都有较强致病性。
- 尾静脉感染:是指通过将一定数量的活体结核菌H37RV注射到实验小鼠(此处为A/J品系小鼠)的尾静脉中,使其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形成全身或局部的结核病灶,模拟人体结核病的发生过程。
- A/J小鼠:是常用的一种实验小鼠品系,具有遗传背景清晰、生理特性稳定等特点,适用于结核病等疾病的研究。
因此,结核菌H37RV尾静脉感染A/J小鼠模型就是在实验条件下,通过特定方式使A/J小鼠感染结核菌,以研究结核病相关问题的一种科研工具。
检测标准
构建结核菌H37RV尾静脉感染A/J小鼠模型的标准步骤一般如下:
1. 实验动物准备:选择6-8周龄、体重约20-25g健康的雌雄A/J小鼠,确保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别。
2. 结核分枝杆菌处理: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复苏并培养结核分枝杆菌H37RV至对数生长期,然后离心收集菌体,用PBS缓冲液适当稀释到所需浓度(通常根据实验需求设定,如1×10^5 CFU/ml)。
3. 感染模型建立:将小鼠进行适当麻醉后,通过尾静脉注射接种预先制备好的结核分枝杆菌悬液,每只小鼠接种量一般为0.1ml,即约1×10^4 CFU。
4. 观察与记录:接种后,每日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包括活动能力、食欲、体重等变化,并定期(如每周或每两周)取血、肺组织等样本进行细菌载量检测、病理学分析以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测定。
5. 遵循伦理要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动物实验伦理和相关法规,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动物福利。
请注意,以上步骤仅为一般性描述,具体操作需结合实验室条件及研究目的进行调整,并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同时,由于结核杆菌具有高度传染性,整个实验过程必须在生物安全二级或以上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
检测流程
建立结核菌H37RV尾静脉感染A/J小鼠模型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实验准备阶段:
实验动物:购买健康、特定年龄和性别的A/J小鼠,适应性饲养一段时间。
菌株准备:复苏并纯化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进行活菌计数,以确定合适的感染剂量。
2. 菌液制备:
将活化的H37RV菌株用适宜的培养基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收集菌液,通过离心去除培养基,然后用生理盐水重悬,调整至所需的菌浓度。
3. 小鼠感染:
麻醉小鼠:根据实验室操作规程,对小鼠进行适当的麻醉处理。
尾静脉注射:无菌条件下,将预设浓度的H37RV菌液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
4. 感染后观察与监测:
感染后定期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如体重变化、活动能力等。
定期采血或取肺组织进行细菌负荷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及相关免疫指标的测定。
5. 实验终点及样本收集:
观察到设定的实验时间点时,按照伦理规定处死小鼠,收集肺、脾等靶器官,用于后续的微生物学、病理学和免疫学分析。
请注意,以上步骤需在具有相应资质和严格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的实验室内进行,并遵循相关的实验动物伦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