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感染hACE2小鼠模型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接触感染hACE2小鼠模型,接触感染hACE2小鼠模型是一种在研究新冠病毒(SARS-CoV-2)等冠状病毒的致病机理、传播途径以及疫苗和药物效果评价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接触感染hACE2小鼠模型是一种在研究新冠病毒(SARS-CoV-2)等冠状病毒的致病机理、传播途径以及疫苗和药物效果评价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这里的"hACE2"指的是人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huma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它是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关键受体。
在该模型中,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小鼠改造使其表达人源ACE2受体,从而使小鼠对新冠病毒敏感,能够模拟人类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然后通过让这些转基因小鼠接触新冠病毒,建立感染模型,用于后续的病理学研究、免疫学研究及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与评估。
检测标准
hACE2小鼠模型是一种研究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机制和药物筛选的重要工具。这种模型是通过将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huma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hACE2)基因导入小鼠体内,使其在呼吸道等组织表达hACE2受体,从而使小鼠对新冠病毒敏感,能够模拟人体感染情况。
接触感染hACE2小鼠模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hACE2表达验证**:首先需要通过PCR、Western Blot或免疫组化等方法验证小鼠体内成功表达了hACE2蛋白,并且表达量适中。
2. **感染性实验**:将新冠病毒接种到hACE2小鼠模型上,观察其是否能有效感染小鼠并复制,通常通过检测小鼠肺部或其他器官的病毒载量、病理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等来判断模型的有效性。
3. **病理学评价**:评估病毒感染后小鼠的病理改变是否与人类COVID-19患者相似,包括肺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水肿、肺泡损伤等病变。
4. **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监测小鼠体重变化、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以及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以反映疾病进程。
5. **模型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即不同批次的小鼠经同样操作后,应能得到一致的实验结果。
以上内容构成了接触感染hACE2小鼠模型的基本标准和评价体系。
检测流程
构建接触感染hACE2(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小鼠模型来研究新冠病毒等呼吸道病毒的传播机制,主要涉及以下步骤:
1. 构建hACE2转基因小鼠:
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的ACE2基因插入到小鼠的基因组中,使得小鼠表达人ACE2受体。这种小鼠可以被SARS-CoV-2等病毒感染,因为这些病毒正是利用人ACE2作为其细胞进入的主要受体。
2. 病毒接种:
将SARS-CoV-2等目标病毒接种到一部分hACE2转基因小鼠中,使其成为“初代感染小鼠”。
3. 接触传染设置:
在确保安全操作的前提下,将未感染的hACE2转基因小鼠与已感染的小鼠进行接触,模拟病毒在自然环境下的人际或动物间传播过程。可以通过共笼饲养、直接接触等方式实现。
4. 观察和取样:
定期对接触传染的小鼠进行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并通过鼻拭子、肺组织等样本采集,检测病毒载量及病理变化,评估病毒在接触小鼠中的复制能力和致病性。
5. 数据分析:
分析接触感染小鼠的感染率、潜伏期、病症严重程度等相关数据,以揭示病毒的传播特性及宿主反应,为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实验流程,具体实施时需要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定,所有操作应在符合相应防护级别的实验室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