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ITM6敲除小鼠模型
更新时间:2025-11-13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IFITM6敲除小鼠模型,IFITM6敲除小鼠模型是一种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其中IFITM6基因被特异性地敲除或失活,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查看更多
IFITM6敲除小鼠模型是一种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其中IFITM6基因被特异性地敲除或失活。IFITM6(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6)是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作用,包括抗病毒免疫反应、细胞增殖和分化等。 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或其他基因敲除技术,科研人员在小鼠中实现IFITM6基因的功能缺失,构建出IFITM6敲除小鼠模型。这种模型有助于研究IFITM6基因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的具体功能,尤其是在病毒感染、免疫调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工具。
检测标准 IFITM6敲除小鼠模型是一种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TALEN或ES细胞同源重组等)构建的实验动物模型,其目的是使小鼠体内IFITM6基因失去功能,以便研究该基因在生物体内的生理病理作用。 标准构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靶点设计**:首先需要根据IFITM6基因序列选择合适的靶点进行敲除,确保敲除后不影响其他基因功能且能有效消除或破坏IFITM6基因的功能。 2. **构建敲除载体**:利用基因编辑工具设计并构建针对IFITM6基因的敲除载体。 3. **胚胎干细胞(ES细胞)转染与筛选**:将敲除载体转入小鼠胚胎干细胞中,通过抗生素筛选或者报告基因筛选得到成功整合了敲除载体的ES细胞。 4. **胚胎移植与嵌合体小鼠获得**:将筛选到的阳性ES细胞注入到小鼠囊胚中,然后移植到代孕母鼠子宫内,成功发育的小鼠即为嵌合体小鼠。 5. **遗传纯合子小鼠建立**:通过嵌合体小鼠繁殖并筛选,最终得到IFITM6基因完全敲除的纯合子小鼠模型。 6. **模型验证**:通过PCR、测序、Western Blot、qRT-PCR等多种方法验证小鼠模型中IFITM6基因是否成功敲除以及对相关生物学表型的影响。 最后,一个合格的IFITM6敲除小鼠模型应该具有稳定遗传的特性,且能够清晰地反映出IFITM6基因缺失所带来的表型和生理病理变化。检测流程 构建IFITM6敲除小鼠模型的流程大致如下: 1. 基因设计与合成:首先,基于IFITM6基因序列信息设计针对该基因的有效sgRNA(单导向RNA),用于引导CRISPR/Cas9系统精确切割DNA。同时,也可能需要设计和合成打靶载体。 2. 体外转染与筛选:将含有Cas9蛋白和sgRNA的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或其他方式转染到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中。转染后,利用PCR、测序等方式筛选出IFITM6基因成功被敲除的ES细胞克隆。 3. 胚胎移植:将筛选得到的IFITM6基因敲除的ES细胞注射到代孕母鼠的囊胚中,然后将囊胚植入代孕母鼠子宫,使其妊娠并产仔。 4. 基因型鉴定:出生的小鼠需进行基因型鉴定,通常采用PCR扩增及测序等方法确认IFITM6基因是否成功敲除。 5. 表型分析:对基因敲除小鼠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表型分析,验证IFITM6基因缺失所导致的功能影响。 以上步骤是一个相对标准化的流程,具体操作细节可能会因实验条件、实验室技术路线以及法规要求等因素有所不同。此外,也有直接购买商业公司提供的IFITM6敲除小鼠模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