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fbp5基因敲除肺结核小鼠模型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Igfbp5基因敲除肺结核小鼠模型,Igfbp5基因敲除肺结核小鼠模型是一种实验生物学模型,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Igfbp5基因敲除肺结核小鼠模型是一种实验生物学模型,具体是指在小鼠中通过特定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5,IGFBP5)基因进行功能丧失性突变(即“敲除”),然后让这些缺乏IGFBP5基因的小鼠感染肺结核杆菌,以此构建的疾病模型。
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IGFBP5基因在肺结核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探讨其可能成为治疗肺结核病的新靶点。通过观察和分析IGFBP5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在肺结核感染后的病理变化、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深入理解肺结核病的发病机理,并为抗结核药物研发和治疗策略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检测标准
构建IGFBP5基因敲除肺结核小鼠模型的标准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关键环节:
1. **设计和构建基因敲除载体**:首先,根据IGFBP5基因的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的sgRNA(单导向RNA)或同源重组臂,以实现该基因的有效敲除。然后,将这些序列构建到合适的CRISPR/Cas9系统或者ES细胞同源重组载体中。
2. **胚胎干细胞(ES细胞)基因编辑**:将构建好的载体通过电转、显微注射等方式导入ES细胞,利用阳性/阴性筛选体系筛选出IGFBP5基因成功敲除的ES细胞克隆。
3. **构建基因敲除小鼠**:将编辑后的ES细胞植入代孕小鼠子宫内,发育成嵌合体小鼠,再经过几代回交,获得纯合子IGFBP5基因敲除小鼠。
4. **模型验证**:通过PCR、基因测序、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小鼠体内IGFBP5基因是否成功敲除;并通过病理学、生理学及免疫学等相关实验,验证在肺结核感染背景下,IGFBP5基因敲除小鼠的表型变化是否符合预期。
5. **疾病模型评估**:将IGFBP5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进行对比,观察并评估其对肺结核杆菌感染的易感性、疾病进展、病灶形成、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变化,以此确认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以上流程需遵循动物实验伦理,并在具备相应实验条件和资质的实验室进行。
检测流程
构建Igfbp5基因敲除肺结核小鼠模型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设计和合成sgRNA:根据Igfbp5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针对该基因特定区域的单导向RNA(single guide RNA, sgRNA),以确保CRISPR-Cas9系统能够精确靶向并切割Igfbp5基因。
2. Cas9 mRNA或Cas9蛋白的制备:通过体外转录或者重组技术制备CRISPR系统的核酸内切酶Cas9的mRNA或蛋白。
3. 胚胎显微注射:将含有sgRNA和Cas9的混合物注入到小鼠受精卵的原核中。这些受精卵通常来自品系优良、繁殖力强的小鼠,如C57BL/6等。
4. 胚胎移植:将注射后的受精卵移植入代孕母鼠子宫,等待妊娠和分娩。
5. 基因型鉴定:出生后的小鼠通过PCR扩增及测序等方式进行基因型鉴定,筛选出成功敲除Igfbp5基因的突变小鼠。
6. 疾病模型建立:对成功敲除Igfbp5基因的小鼠进行肺结核感染实验,例如通过气管滴注的方式接种结核分枝杆菌,然后观察小鼠的病理变化、免疫反应等相关指标,验证该模型是否适合用于肺结核的研究。
以上各步骤需要在专业的生物实验室并在严格遵守动物伦理的前提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