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细胞4T1荧光素酶标记小鼠模型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乳腺癌细胞4T1荧光素酶标记小鼠模型,4T1乳腺癌细胞荧光素酶标记小鼠模型是一种实验生物学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乳腺癌的生长、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以及抗肿瘤药物或治疗手段的效果,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4T1乳腺癌细胞荧光素酶标记小鼠模型是一种实验生物学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乳腺癌的生长、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以及抗肿瘤药物或治疗手段的效果。这种模型是将来源于小鼠的4T1乳腺癌细胞株通过遗传工程技术转染入荧光素酶基因,使其能够表达荧光素酶。然后将这些带有荧光素酶标记的4T1乳腺癌细胞接种到小鼠体内,形成乳腺癌肿瘤。
荧光素酶在特定底物存在下可以发出生物荧光,因此通过非侵入性活体成像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实时、动态监测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扩散和转移情况,大大提高了研究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检测标准
4T1乳腺癌细胞荧光素酶标记小鼠模型是一种常用的体内研究乳腺癌生长、侵袭转移及药物疗效评价的实验模型。其标准构建流程大致如下:
1. 荧光素酶标记4T1细胞:首先通过转染技术将编码荧光素酶(如Luciferase)的报告基因载体导入4T1乳腺癌细胞中,经G418等抗生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4T1细胞系。
2. 小鼠接种: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4T1细胞悬液皮下注射到免疫缺陷小鼠(如Balb/c裸鼠)乳房脂肪垫处。
3. 模型验证:在接种后一定时间点(例如每周),给小鼠腹腔注射荧光素酶底物(如D-荧光素),然后利用活体成像系统进行全身或局部生物发光成像,以检测和追踪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情况。
4. 模型标准:成功的4T1乳腺癌细胞荧光素酶标记小鼠模型应具有较快的肿瘤生长速度和高转移率,并且能够在活体成像系统中清晰观察到稳定的荧光信号。
5. 动物福利与伦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动物实验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动物福利。
检测流程
构建乳腺癌细胞4T1荧光素酶标记小鼠模型的流程大致如下:
1. 细胞标记:首先在体外培养4T1乳腺癌细胞,通过转染技术将携带荧光素酶基因(如Luciferase)的表达载体导入细胞,然后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筛选出稳定高效表达荧光素酶的4T1细胞系。
2. 动物准备:选择适宜的小鼠品系(如Balb/c),按照实验方案进行适应性饲养,并确保所有动物符合实验伦理要求。
3. 瘤块建立: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4T1细胞悬液皮下注射到小鼠乳房脂肪垫区域,建立乳腺癌实体瘤模型。
4. 瘤体生长监测:定期给小鼠腹腔注射荧光素酶底物(如D-荧光素),随后使用活体成像系统对小鼠进行全身成像,根据荧光强度追踪和监测肿瘤的生长与转移情况。
5.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图像分析软件获取并记录荧光强度等数据,进而分析乳腺癌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侵袭和转移特性。
请注意,具体的实验操作需严格遵循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和实验动物伦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