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71感染小鼠轻症模型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EV71感染小鼠轻症模型,EV71感染小鼠轻症模型是指通过实验手段,让小鼠感染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EV71感染小鼠轻症模型是指通过实验手段,让小鼠感染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并表现出相对轻微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一种疾病模型。这种模型主要用于研究EV71感染的发病机制、免疫应答以及疫苗和药物的评价等。
在该模型中,小鼠虽然被病毒感染,但症状较轻,可能包括轻度发热、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轻度神经功能异常等症状,相较于重症模型(如肢体瘫痪、脑炎等)而言,其病理表现较为温和。这样的模型更有利于科研人员在相对稳定的生命体征条件下,对EV71病毒感染的全过程进行细致观察和研究。
检测标准
EV71(肠道病毒71型)感染小鼠模型主要用于研究手足口病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关疫苗和药物的研发。轻症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感染途径:通过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或者鼻腔滴入等方式,将一定剂量的EV71病毒接种到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正常的小鼠体内。
2. 临床症状观察:轻症模型主要表现为轻微的行为异常、食欲减退、体重增长放缓等非特异性症状,无明显神经症状,如抽搐、后肢麻痹等。
3. 病毒载量检测: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取小鼠脑组织、心血、肺、肝、脾等脏器进行病毒核酸定量检测,病毒载量相对较低。
4. 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血常规、生化指标等变化较轻,无显著异常。
5. 组织病理学检查:轻度病理改变,例如轻微的炎性细胞浸润等。
需要注意的是,EV71感染小鼠模型的具体表现与所使用的病毒株、小鼠品系及接种剂量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具体设计和确定模型建立的标准。
检测流程
EV71(肠道病毒71型)感染小鼠模型的构建通常用于研究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疫苗和药物的评价。以下是构建EV71感染小鼠轻症模型的一般流程:
1. 实验动物准备:选择易感EV71的小鼠品系,如ICR或BALB/c小鼠,一般选择刚出生几天至一周龄左右的小鼠,因为新生小鼠对EV71更敏感。
2. 病毒准备:从合法且合规的渠道获取活性高、毒力适中的EV71病毒株,并在适宜的细胞(如RD细胞)中进行培养、扩增和纯化,确定病毒滴度。
3. 病毒感染:按照预设的剂量将EV71病毒液腹腔注射或者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剂量的选择需要既能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又不至于导致极高死亡率,以模拟轻症感染。
4. 观察与记录:每日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生活状态、体重变化、体温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手足部红斑、口腔疱疹等典型临床症状。
5. 病理学检查: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取样,通过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EV71在小鼠体内的复制分布及引起的病理变化。
6. 数据收集与分析:根据观察和检测结果,分析EV71感染后小鼠的疾病进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请注意,以上流程涉及生物安全操作,必须在具备相应资质和条件的实验室中进行,并严格遵守相关的生物安全规定和伦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