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忠科集团提供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是指在实验研究中,通过对大鼠进行手术或物理方式等手段,模拟人类脊髓损伤情况的一种动物模型,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我们的服务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是指在实验研究中,通过对大鼠进行手术或物理方式等手段,模拟人类脊髓损伤情况的一种动物模型。这种模型主要用于研究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及评估治疗效果等。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包括夹伤法、打击法、缺血再灌注法、化学损伤法等,使大鼠出现与人类脊髓损伤相似的功能障碍和病理变化,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检测标准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是研究脊髓损伤病理机制和探索治疗策略的重要工具,其制作方法较多,但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流程。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制作标准:
1. 动物选择:一般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在250-350g之间。
2. 麻醉方式:采用混合麻醉,如异氟烷吸入麻醉或腹腔注射氯胺酮与阿托品的混合液。
3. 手术步骤: - 仰卧位固定大鼠,颈部皮肤消毒,切开皮肤、肌肉暴露C4-C6椎板。 - 使用脊髓打击器(例如New York University Impactor 或 Infinite Horizon Impactor)在T9-T10水平处对脊髓进行标准化打击,设定好打击力(如100-150 kdyn),精确控制损伤程度。 - 损伤后立即缝合肌肉及皮肤,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密切观察动物生命体征及恢复情况。
4. 评价指标:模型成功与否主要通过行为学评分(如BBB评分)、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Nissl染色等)以及电生理检测等多种手段综合评估。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种常用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制作标准,具体操作应严格遵守实验动物伦理规定,并参照相关文献优化实验方案。

检测流程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通常用于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和药物疗效评估,其流程一般如下:
1. 动物准备:选择合适的健康成年大鼠,按照实验动物伦理要求进行处理。通常使用雄性大鼠,体重在200-300g左右。
2. 麻醉:通过腹腔注射或吸入的方式对大鼠进行全身麻醉,常用麻醉剂如戊巴比妥钠。
3. 体位固定:将麻醉后的大鼠置于手术台上,固定颈部和背部,暴露脊柱区域。
4. 皮肤切开与肌肉剥离:在预定的损伤部位(常为胸段脊髓)做中线切口,分离并暴露脊柱。
5. 暴露脊髓:小心剥离椎板,暴露出硬膜,然后用显微器械在硬膜上开一小口,暴露脊髓。
6. 制作损伤模型: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钳夹法或者冷冻法等方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例如,自由落体打击法是通过一定高度落下冲击棒直接撞击脊髓,模拟急性脊髓损伤过程。
7. 关闭创口:损伤完成后,逐层缝合肌肉、筋膜和皮肤,术后给予适当的抗菌消炎治疗,并恢复动物体温。
8. 术后护理与观察:术后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大鼠的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记录相关数据。
9. 实验评价:根据实验设计,在不同时间点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组化等多种方法检测,评价脊髓损伤程度以及可能的修复变化。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具体操作需遵循实验室安全规定和实验动物伦理原则,并根据实际科研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我们的服务
行业解决方案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为您推荐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主动脉弓缩窄术诱导小鼠肥厚型心肌病模型

主动脉弓缩窄术诱导小鼠肥厚型心肌病模型

HCL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

HCL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

炎症诱导小鼠肠癌模型

炎症诱导小鼠肠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