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9N2接触感染BALB/c小鼠模型

忠科集团提供的H9N2接触感染BALB/c小鼠模型,H9N2接触感染BALB/c小鼠模型是一种实验室研究模型,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H9N2接触感染BALB/c小鼠模型
我们的服务 H9N2接触感染BALB/c小鼠模型
H9N2接触感染BALB/c小鼠模型是一种实验室研究模型,主要用于模拟和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如小鼠)体内的感染过程、致病机理、免疫反应及疫苗效果等。在这个模型中,BALB/c小鼠是一种常用的小鼠品系,因其具有较强的免疫应答能力和清晰的遗传背景而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学和传染病学研究。通过让这些小鼠接触H9N2病毒,研究人员可以对病毒感染的全过程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为防控禽流感病毒跨种传播以及开发相关疫苗提供科学依据。

检测标准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模型的建立,通常需要遵循以下标准步骤:
1. 实验动物选择: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雌性或雄性BALB/c小鼠。
2. 病毒准备:采用适宜的H9N2禽流感病毒株,一般需进行病毒的扩增、纯化和浓度测定,确保实验用病毒滴度稳定且符合实验要求。
3. 感染方式与剂量:通过滴鼻、腹腔注射或气管内接种等方式将一定浓度(如10^6 EID50/mL)的H9N2病毒注入小鼠体内。
4. 观察指标与时间点:感染后定期观察并记录小鼠的一般状况(如体温、体重、活动情况等)、病理变化以及病毒载量的变化。通常在感染后的第1、3、5、7天等不同时间点取样检测。
5. 疫苗效果评价:若涉及疫苗免疫保护效力的研究,还需设置疫苗免疫组,对比分析疫苗免疫后小鼠对H9N2病毒感染的抵抗能力。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标准流程,具体实验设计可能还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整个实验过程必须在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实验室进行,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验操作规程。

检测流程


构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接触感染BALB/c小鼠模型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实验动物准备:
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BALB/c小鼠,按照实验设计分组,如攻毒组(暴露组)、接触感染组和对照组。
2. 病毒准备:
提纯和鉴定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株,确定其滴度和活性。
3. 攻毒与接触感染:
对攻毒组小鼠进行鼻腔滴注或气管注入一定剂量的H9N2禽流感病毒。
在指定时间(比如攻毒后24小时)将接触感染组的小鼠放入攻毒组小鼠的同一笼内,使其通过呼吸道飞沫等方式间接接触病毒。
4. 观察与采样:
观察各组小鼠的行为、体重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等,并在设定的时间点对小鼠进行取样,如血液、鼻拭子、肺组织等,用于后续的病毒载量检测、生化指标分析和病理学检查。
5. 数据分析:
分析不同时间点小鼠体内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评估接触感染的效果及病程进展。
通过对比各组小鼠的症状表现、生理生化指标以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评价H9N2禽流感病毒在小鼠中接触传播的能力及其致病机制。
请注意:以上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严格按照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操作规范进行,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同时,所有涉及活体动物实验的研究必须遵循动物伦理委员会的指导原则和批准方案进行。
我们的服务
行业解决方案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为您推荐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主动脉弓缩窄术诱导小鼠肥厚型心肌病模型

主动脉弓缩窄术诱导小鼠肥厚型心肌病模型

HCL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

HCL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

炎症诱导小鼠肠癌模型

炎症诱导小鼠肠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