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N1滴鼻感染布氏田鼠模型
来源:忠科集团
忠科集团提供的H1N1滴鼻感染布氏田鼠模型,H1N1滴鼻感染布氏田鼠模型是一种实验室动物模型,主要用于研究流感病毒(如H1N1)在哺乳动物体内的感染过程、致病机理、免疫应答以及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效果评价,报告具有CMA,CNAS认证资质。

H1N1滴鼻感染布氏田鼠模型是一种实验室动物模型,主要用于研究流感病毒(如H1N1)在哺乳动物体内的感染过程、致病机理、免疫应答以及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效果评价。在这个模型中,科研人员通过滴鼻方式将H1N1流感病毒接种到布氏田鼠体内,模拟人类上呼吸道感染的途径,观察并分析布氏田鼠在感染后的病理变化、生理反应及各种相关指标,为人类防控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检测标准
H1N1滴鼻感染布氏田鼠模型的建立通常用于研究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免疫反应以及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效果评估。标准操作流程大致如下:
1. 实验动物:选择健康、体重适中的布氏田鼠,一般选用成年雄性或雌性田鼠。
2. 病毒液制备:使用特定的H1N1流感病毒株,经过体外细胞培养,收获并纯化病毒液,确定病毒液的TCID50(半数细胞感染量)或EID50(半数鸡胚感染量)。
3. 感染模型构建:将一定浓度(通常是根据预实验结果确定的能引起典型流感症状而不致死的剂量)的H1N1病毒液通过滴鼻途径给予布氏田鼠,一般每侧鼻孔给予固定体积(如50μL)。
4. 观察指标与时间点:感染后定期观察田鼠的体温变化、体重变化、临床症状、生存率等指标,并在设定的时间点(如感染后第3天、第7天等)处死部分田鼠取肺组织进行病毒载量测定、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分析等。
以上内容仅为大致框架,具体实验条件应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室条件进行调整,并严格遵循实验动物伦理和生物安全规定。
检测流程
建立H1N1滴鼻感染布氏田鼠模型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实验动物准备:
选择健康、体重适中的布氏田鼠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分组。
2. 病毒准备:
提取或购买H1N1病毒株,并在适当的细胞系中进行培养和扩增。
根据实验需求对病毒进行浓度测定和调整,一般以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或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标准。
3. 感染模型建立:
将调整好浓度的H1N1病毒液通过滴鼻方式给予布氏田鼠。通常采用固定体积(如50μL)的病毒感染液滴入每只田鼠的一侧鼻孔,让其自行吸入。
4. 观察与记录:
感染后,每日观察并记录田鼠的体温、体重变化、行为状态以及临床症状等。
在设定的时间点(如感染后的第1天、3天、5天、7天等),处死部分田鼠取材,观察病理变化,同时收集肺部等组织样本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免疫组化、PCR等相关实验。
5.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探讨H1N1病毒感染在布氏田鼠体内的发病机制及可能的防治策略。
请注意:以上实验操作需要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BSL-2)及以上级别实验室进行,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实验动物伦理和生物安全规定。